“每天都像在跑步機上原地踏步,每天辛苦的為錢工作維持自己的生活,每天工作就有錢賺,不工作就沒錢,工作並不等於事業,事業是可以自己運轉可以帶來現金流的,到底是想辛苦的工作,還是聰明的工作,到底是擁有一份工作,還是擁有一份事業?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一個投資者。”李一樂對父親說。
“樂樂,投資者是什麼意思啊?”媽媽好奇的問道。
“投資者就是投入現金購買某種資產以期望獲取利益或利潤的人,就像爸爸先前說的基金,股票,房地產,我們投入現金進去,當然是期望獲得利益,關於基金和股票,我們全家不是很懂,貿然進入的話會有很大的可能跟當時地貓一樣會虧本。”
“房地產卻不一樣,是一個很完美的係統,不需要我們為它工作,有房地產商選地皮,建房子,裝修,我們可以買其中的幾個單元,連自己出租都不用,有出租公司,中介機構專門從事出租。假設我們現在有一百萬,看到一個一百萬的房子很滿意,但是我們不要用一百萬去買這房子,用分期付款買這房子,首付20萬,分二十年還清,這樣一個月隻用還六千塊。”李一樂說道。
“可是貸款買房還二十年,這其中還要付很多利息啊!利息很多的!我們為什麼不一次性付清呢?”媽媽謝萍萍說道。
“這個裏麵有一個杠杆原理,用二十萬買價值一百萬的房子每月付六千元,不用怕,找到人替我們付錢就好啦,找到人把這房子一萬兩千塊租出去,扣掉六千塊貸款,一個月六千元到手。”
“一年這房子就可以帶來七萬兩千塊,不到四年我們就可以收回投資二十萬的本金了,一套房子的產權是七十年,我們還白白得一套房子,十五年每年七萬的純收入。”
就算租金不變,後麵五十年每年這房子可以帶來十四萬的收益啊,況且我們是假設我們有一百萬,要買五套這樣的房子,一樣四年不到回收一百萬本金,可能你會說給銀行太多錢了。
不要管銀行得多少利息,要看這房子能給我們帶來多少錢,十五年之內這五套房子可以給我們家每年帶來三十六萬的收入,後麵五十年每年這房子可以帶來七十萬的收益啊。
還有這房子是會升值的,萬一過幾年一百萬的房子升值到五百萬,我們家有五套房子不就是兩千五百萬麼,拿一百萬去博兩千五百萬,幹嘛不去博啊。
“就算想還銀行的錢,等房子漲到五百萬賣掉一套還掉,我們還有兩千萬哪,兩千萬放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一年的收益也有一百萬啊。”李一樂興奮的跟全家人說道。
“哈哈,兒子你真棒,說的方法很不錯,不過我們還是快點吃飯吧,明天你還得參加高考呢!”媽媽謝萍萍笑著說道。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一起坐在餐桌旁,高興的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全家人都相信,隻要勇敢地麵對債務,比到處逃債和賴賬更容易讓人接受。
即使現在不能滿足大部分親戚朋友的要求,但是,隻要跟大部分親戚朋友都定下了協議,這樣對我們家的生活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對我們家來說,這無疑是一次生命的重要旅程,我們家也將開始還債之路,清欠債務之後將走向通往財務自由的光明夢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