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千古明君(3 / 3)

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對唐侯放勳的耿耿中心,四方諸侯信使往來,頻繁通信,反複商議的都是一個話題。那就是幹掉帝摯,把唐侯方勳推上帝位。

如此大的動靜,即便是一頭睡著了的豬,也會知曉,更何況。帝摯怎麼也比豬聰明三分。

聽聞手下來報,四方諸侯要造自己的反,拿自己的腦袋舟唐侯表忠心。剛剛吃了二斤淫羊誓,雄風大振之下,正在一個妃子身上縱橫馳騁的帝摯,頃玄之間一瀉千裏,抽搐了半晌,便再也堅挺不起來了。

在那妃子幽怨的眼神中,帝摯戀戀不舍、心有餘悸地草草收兵披衣而起,冉匆忙來到書房,與幾個心腹死黨商議對策。

帝摯的三個心腹名叫孺兜、孔壬、躲,這三人本是有著一部分九黎血統之人,九黎部落素來與有熊部落不睦,因而,這三個九黎遺族,在這有熊部落過得也頗不如意。

由於十黎餘部在中原遭受有熊部落的排擠、屠殺,後大部分都已相繼南遷進入蠻荒之地,為了保存最後的一絲苗裔,這部分九黎族人遂改稱苗族。

稀兜、孔壬、穌三人,也因此被稱為三苗。加之。這三人均是身高力大,麵貌凶惡之人,盡管平素沒什麼劣跡,依舊被人冠以“三凶。之名。

這三人之所以能夠混得高位,是因為三人身高力大,著實是個打架鬥毆的好手,用來做保鏢當肉盾卻是再好不過了。

加之,這三人頭腦簡單,沒什麼複雜的心思,頗有領導指哪兒,咱就打哪兒的意味,因而很是獲得了帝摯的賞識。

這三位當保鏢肉盾自是一流,但談表軍國大事,可就有點麻爪了。

帝摯和這“三凶”開會商量了兩天兩夜,也拿出個什麼章程來。最後還是帝摯自己覺得,要是自己主動讓位,或許還有一條活路,可要是等那四方諸侯打到京城,那自己的小命估計就要交待了。

於是,一咬牙、一狠心,帝摯決定將帝位禪讓給那個便宜弟弟唐侯放勳。那廂,唐侯方勳連故作矜持地推遲一下都沒有,便言道我知道我自己是天命所歸,因此便將這統治人族的重擔截過來了,兄長你放心,我一定把人族治理好,爭取帶領廣大人族同胞,早日邁入奴隸社會實現洪荒人族的河蟹發展,雲雲。

於是,原本的唐侯放勳,便正式接過了其異母兄長的帝位,而後,又把其兄長帝摯,封為了唐侯。

這一年,唐僂放勳二十歲。

唐侯放勳,生於唐地伊祁,隨其母姓,姓伊祁,名放勳,謐號堯,史稱唐堯。

《史記》記載,唐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饒是唐堯如此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但是,所謂,“日中則景,月圓則虧。”又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曆經公孫軒轅、頜顧、帝營三代兩百五十七年的統治,人族已然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鼎盛階段,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發明創造等方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可以說是超過了以往數千年的發展速度。

然則,到了帝摯執政時期,九年的時間裏,人族共主,也就是這個。所謂的帝王,對於整個人族部落的掌控力度已然極速減弱。

這種衰弱,不單單表現在,四方諸侯聯合,就能夠推翻帝摯的統治方麵,更加嚴峻的是,經曆了兩百多年的修養生息,東夷魁院部落聯盟已然順利完成了對所有東夷部落的大融合,其中還包括東遷的那一部分炎帝部落。

漸漸恢複元氣,幾番厲兵秣馬之下,儼然已經有了與中原地區分庭抗禮的實力,雖然目前尚未有造反的行跡,可也儼然一頭覺醒了的雄獅。隨時都有逐鹿中原的可能。

有了這麼一個足以與有熊部落分庭抗禮的強勢部落崛起,其它的各路諸侯,也難免心中存了一些別樣的心思。

更兼有不少新近修煉功成的妖怪,由於出生太晚,沒有統屬。分屬野路子散修,因而也不知道什麼道德禮儀,但隻憑著妖怪的本能,肆虐

方。

一時之間,洪荒大地,竟成了個暗流洶湧,四方動蕩之勢。

自從封得唐侯之時,直至繼位為帝以後,盡管唐堯磨刀霍霍,征伐四方,並屢屢見功,以雷霆之勢將大部分叛亂騷亂盡數掃平,可亂相已生。卻不是三五場戰爭就可以輕易將之徹底平複的。

此外,更有海河流域洪水頻發。常常會波及帝都。

原來,這海河流域的兩大水係。桑幹河水係和淳沱河水係,盡皆上寬下窄、水流治急,並且河水中攜有大量泥沙。這兩大水係流入平原地區後,河水減速,泥沙淤積,堵塞河床,極易成災,水患嚴重之時。

所謂,破屋偏逢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

海河流域本就不太平,不知怎地,最近更有一股異常的力量在這幾條大河裏暗中搗亂,陰差陽錯之下,漸漸地,竟釀成了一場綿延十數年的滔天大禍。 貼心的 加入書簽功能,方便您下次從本章繼續閱讀。喜歡小說洪荒世界教主通天,支持作者天天肉夾饃,就 投TA一票吧!(舉報本章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