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考驗(1 / 2)

羅擎雲回京的第二天,元睿帝就任韓國公為欽差,前往江南請回謝閣老。羅擎雲還托他將鎮國公和羅家兩小兒女一同接回。

在京裏的羅府裏,妙如正忙著替她小姑張羅及笄禮。

回江南祭祖之前,她曾帶著羅逸芷四處交際應酬,看了幾家有意向聯姻的人家。這次回來的幾個月裏,她也沒怎麼閑著,仍舊派人打探那幾家人的情形。打算等公公從江南一返回,讓他親自決定,符合他老人家心意的乘龍快婿。

前些年在京城世家間,曹氏的名聲不大好。連累在她身邊長大的羅逸芷,說親時氣勢上也跟著矮人一截。

幸好,她是老國公爺唯一待嫁的女兒。加上嫂嫂蘭蕙郡主,對她十分照顧和親善。這才挽回了一點劣勢。

等曹氏兄妹乃靖王黨羽的事被披露後,羅逸芷的身世,也隨之真相大白。然而,庶出的身份,讓她親事添了些不利的因素。

京中世家大戶的夫人太太們,心裏頭不是嫌棄她的出身,就是看不上曹氏的教養。若不是這些年來,羅逸芷送進擷玉書院學習,估計沒多少人把她當成國公府真正的貴女看待。

是以,替小姑尋婆家的消息散布出去後,有意跟羅府結親的人家,妙如收到的意向並不算太多。一方麵,是京中世家娶媳婦,注重出身和教養。體麵一點的人家,怕是對曹氏教養出來的女兒,多有顧忌;另一方麵,羅家被天子忌憚的外戚身份,也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欽天監正郭大人的太太潘氏,起初就有這樣的顧慮。

丁家三奶奶傅紅綃,將郭家的情況介紹給妙如後,後者仔細斟酌了一番。

郭家小哥各方麵的條件尚可,家世還算過得去。關鍵是潘氏這未來婆婆,為人寬厚和氣。以妙如的眼光,這家人可以考慮考慮。尤其可貴的是,郭公子是京中世家子弟中,少有不在國子監混日子的。

郭家祖輩一直從事著欽天監神官的職務。平日裏算算曆法、測測天象,也沒摻和到朝政中。這門親事很有可為。

後來,帶著小姑,妙如在宴席上跟潘氏碰到時,對方的態度不卑不亢,讓她很是欣賞。把羅逸芷打發到同齡夥伴那兒後,妙如跟潘氏攀談起來。

“不愧是公卿貴女,周身的氣派就是不同。”望著小姑娘離開的背影,潘氏跟妙如由衷地稱讚道。

“潘太太過獎了,芷兒這孩子上進,自打進了擷玉書院後,她的變化讓太後娘娘見了,都感到驚訝和滿意。”妙如顧不上自謙,似是無意地點出小姑身上的變化。

潘氏心領神會,之前她就聽保媒的丁三奶奶提過:說郡主尚未嫁入羅府時,就為這小姑輔導過功課。後來,那羅五小姐靠自己本事,堂堂正正考進了擷玉書院。跟一幫公主、郡主們同窗了幾年。她底子雖然不見得有多好,可這些年來的熏陶,加上跟在她郡主嫂子身邊的耳濡目染,倒也沒聽說有何不妥的流言傳出來。

見到本人的麵相後,潘氏先前的顧慮又打消了幾分。隨後,她用自豪的語氣,提起自己的兒子:“……他父親本來指望,讓他學好易學,將來子承父業。誰知這小子憑自個本事,考進國子監,說是要走科舉仕途。您看這孩子,前年中了秀才,明年秋闈準備下場試試。”

聽到這個情況,妙如眼前一亮,讚道:“到是個勤勉的後生,實在難得。潘太太好生有福氣……”

“郡主過獎了,這孩子平日發奮,不像小的那個,從小就讓人省心。”潘氏嘴角的笑意,不由自主地溢了出來。

妙如點了點頭,讚道:“能有這誌氣自然是好事。難得他不靠家裏人,我跟世子爺一致認為,替芷妹妹找婆家,首要看對方人品和才華。家世和出身倒是不甚在意。”

潘氏喜上眉梢,說道:“妾身也有耳聞,聽說當初令兄的親事,也是郡主您參詳的,看中的也是品行和性情。咱們娶媳婦的,自然是希望進性情溫和敦厚的。”

妙如微微頷首,跟潘太太達成了默契。隻等公公回京後,再進行下麵的程序。

可是,她萬萬沒料到,朝中局勢的變化,會影響到這門早已看好的親事。

自從傳出大皇子喘症發作,元睿帝欲前往溫泉行宮養病,將政務丟給儲君,命國舅爺來輔政。各大世家突然從夢中驚醒,抬眼一看,羅家可不就是最炙手可熱的世家了?恐怕今後很長時間,大楚朝的政局,都要受羅家人的影響了。

漸漸地,心思敏捷的誥命們,拉關係走捷徑,跟羅府聯絡得越發頻繁起來。一時間,可謂是門庭若市,不僅三夫人龔氏不勝其擾,就連懷有身孕的妙如,亦不能幸免。

其中羅五小姐的親事,成了她們上門的由頭。

由於兩家還未過小定,各種探路的、保媒拉纖的,紛至遝來。是以羅逸芷這場及笄禮,辦得格外的熱鬧。

將妙如拉到一旁,傅紅綃壓低聲音跟她道:“有人聽說,我在替你們羅家牽線,我那裏也熱鬧起來了。你打算怎麼著?可是需要繼續替你多挑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