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那這道法選擇又有什麼說道在裏麵呢?”
諸葛青大袖一揮,“別心急,聽我細細說來。既然明白道法為修煉之本,那就要明白如何判斷道法的好壞。固然有個人資質、心性與道法契合的問題,但其實我太玄宗百部道法,皆是正宗巨著,大多中正平和,講究厚積薄發。雖不能一步登天,但卻勝在根基厚重。唯一所慮者,也無非是深奧異常,須得慢慢推敲才略有所獲而已,這也是資質與心性的重要性,在何處都是如此。而且尚有一點,宗內道法大都一脈相承,不用擔心後續不適合的問題。”
又看向玉壁,“具體如何選擇,你自己考慮罷。”
諸葛青所說其實與沈若自己心裏所想已經有所印證了,因此他也不再疑慮,隻在那幾篇基礎道法內選擇,看來從價值上來說,也是道法更高,別看隻是基礎道法,就沒有低於一千門貢的,再往上還有:行氣畢法,道法,門貢一千八百;悟真篇,道法,門貢兩千五百;清虛根本氣法,道法,門貢三千;混元一氣法,道法,門貢四千五百。
這其中若是選擇混元一氣法,則現在就沒法換來修煉,還需要再積攢些時日。不過沈若看到清虛根本氣法時,倒是心中一動,又望向最上方的太上太玄清虛無量真經,隱約覺得或許有些關聯,於是不再猶豫,便向諸葛青說道:“如果是選清虛根本氣法,諸葛師兄以為合適否?”
諸葛青略略頷首,“修煉這門道法的師兄也有一些,又被宗門前輩劃為三千門貢,自然有其可取之處。既然選定,你將宗門令符貼近玉壁,再以神念配合即可。”
沈若按照所說拿出令符,神念運轉之間,令符內已是又少了三千門貢。少頃,一枚玉簡仿佛從水中浮出般,穿過玉壁出現在沈若麵前,他趕忙拿在手中,收入儲物袋內。隻見那玉壁稍微波動幾下,便又恢複了原狀。
諸葛青卻是略一沉吟,拿出一枚玉佩交給沈若,“想不到沈師弟還頗有些身家,存了不少門貢,這是我的傳訊玉佩,以後有事多聯係。”又微微一笑,“若是沈師弟門貢還有富裕,不慌隻在此殿內選擇,此處出門不遠有個地方,是我們淩雲閣師兄弟交流溝通之處,我們一般稱之為淩雲小會,每逢周三五七都會開設,若有心思不妨也去看看。”
沈若接過玉佩細細端詳一番,隻見小巧玲瓏、精致非常,還可以感覺到有法力在內流轉,玉佩正麵寫著“諸葛青”三個小字。“不怕師兄見笑,沈若尚不知這傳訊玉佩如何製作,隻能待以後有了再與師兄交換。”
諸葛青曬然一笑,“又不是什麼寶貝,師弟你剛入門還不熟悉而已。傳訊小術,到時候傳法殿傳法自會教予你們,不妨事。”
兩人隨即出了大殿,沈若正色拱了拱手,言辭懇切的說道:“感謝諸葛師兄一番指點,以後還要多多叨嘮。”
諸葛青也是一笑,“我說的這些雖不算什麼隱秘之事,但當能讓你少走不少彎路,也算對的起你十枚靈丹。既然都在淩雲閣內,傳訊玉佩也已經給你,以後有的是機會走動。”
其實諸葛青晉升超脫境已經七八年,這引路任務做了沒有上千次也有數百次了,但能讓主動給傳訊玉佩的寥寥無幾。主要還是隱隱覺得沈若有所不同,也許是他的處事自若和淡定從容讓人容易生出好感。
待得諸葛青乘上仙鶴遠去,沈若在原地目送了一會,本待再進去明德殿內看看,又想起方才提及的交流之處淩雲小會,於是便轉頭行去。這淩雲閣環繞整個山腰蜿蜒向上而建,遠處望去猶如巨龍盤山般蔚為壯觀,身處其中卻隻覺得雖然寬敞明亮,但樓閣殿堂著實不少,讓人轉的眼發暈。
好在諸葛青說的那集會處果然不遠,沈若沒找一會便看到了一處占地極廣的廣場,這裏倒是極為簡單沒什麼陳設。但人來人往更見熱鬧,粗粗一看少說有上千人處在其中。沈若身前不遠處便好像有幾人再爭執什麼,細細一聽原來是為了一部法術討價還價,再看那些人麵前簡單擺設的幾樣物件,這不就是擺地攤嘛,不禁讓人冷汗直冒。
不過沈若心裏也清楚,這樣弟子之間內部自發形成的交流往往有其獨到之處,不僅價值權衡更加經濟實惠,而且運氣好的必然會出現花費小量代價收得寶物的情況,也就是“撿漏”了。
因此也不慌不忙的在裏麵轉悠了起來,他心知自己畢竟從各方麵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是菜鳥,盡管看的認真,卻專找人多的地方,聽他們議論和評價,倒是也收獲不小,了解了不少內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