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您好!我首先聲明一下,我《前言》是以半白話半古文寫的。不用白話寫是因為……你看下再翻譯一下就知道了。已經沒效果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或盼成仙之日,以得不老之身;或想滿貫之財,以養終年之福。甚者,如實與虛。實,為現實世界;虛,為行者空間。

行者界,猶若現實界,即有愛恨離愁,也有生離死別。而行者又為華夏獨有,自盤古開天辟地,行者便從神開始!

所謂行,就是走路之意;行者,便是走路的人。

行者分:初行者,行地,行天,行元,行魂,行仙,行神。

人初接觸修真,是為初行者;隨而初步行走神速,可知已跨行地;憑虛而爬雲,才曉行天;等元身分離,便解行元;隨而靈魂出鞘,方懂行魂;羽化而升仙,是為行仙;天人和一,故以練至登峰造極,進入行神。

同是行者,卻又有技術之分,如是:異能行者,魔族行者,仙行者,道家行者,佛家行者。此五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收萬物之力,化為身中行力。以體中之氣,來辨行凡之別。

故行者獨處一界,不常以現實來往。此不來往,非彼不來往。而是行者在現實界不常露其身份,一旦顯露,人們便會以神話看待。隻因正魔之交,行者才頻訪現實界,以得全勝之策!至於行者為何不外露身份,我不知也。

知古人常言,天有仙俠,地有妖鬼。而今,人們卻不能斷其有無,是因“火箭升天,仙離魔回,芸芸眾生,年將威垂,科學自不信其鬼神,而鬼神重來又為之所疑……”。自仙一去,人世便不再有仙行者(仙行者是仙侶的後代或生來就有仙氣護體的行者)。魔道重生,正道複興,兩勢同起,兩勢同衰。若要一敗,隻決仙魔!

古有老子,修道成仙。亦有孫行者,不經行者之門,隻花幾年光陰,便通行仙之法。是謂人有慧根,成仙在手。

自盤古初開鴻蒙,東土獨有一湖,居西。湖大,景美。幽幽之間,天降雷火。雷火酷似隕石,如雨而下,跌入湖中。水因受天火焚燒,一日之間,盡為烏有。地遭震動,火山四起。炎炎烈火,直衝天穹。雨至,火熄,一日一夜,一湖竟成層層疊疊的山脈。土從地心而起,其取之於地之精華,故花草樹木如奇生長。成群山中,片片湖水。綠樹成群,鳥獸從林。

華夏鼎立,東土四分,秦統天下,改朝換代。因那片肥土,適合人居,故城市建起。又因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故曰山城。曆經5000年,山城已成繁華都市。山城之中,大學眾多,可唯一有特殊之處的是山城大學。大學之中,人才濟濟,風光秀麗,空氣怡人。

雖城已欣欣向榮,但也無人過問此城何來。即使有人知道,也不過皮毛,更何況聽信的是謠言。但誰會想,當年天災並非自然而來……

道方淨,位於東土西部荒蠻山中,是因老子修得行仙後而建起。其中,行者屬係不言而喻,誰不知,道家行者?即建門派以來,行術逐日而多,逐日而強。道方淨,經千年後,開始招收女徒,故道方淨有南竹峰閣,北萬花樓之分。又因行術有異,而分東玄門,北幻門。

竹峰閣有一男,其名小欣,10歲;萬花樓有一女,其名小清,10歲。此二人同是現實界中人,又處行者界之中。

一日,小欣突然從竹峰閣躍牆而出。再看,小欣後麵跟來十幾個凶神惡煞的臉孔,時不時還聽得到幾聲咒罵。但他們越是生氣,小欣越是開心,因為這就是小欣的目的。隻見小欣沿牆走壁,忽而跳上屋頂,忽而鑽入房間,直叫後麵人又氣又惱。看來小欣的修真初有進展,其他人對他的看法可能要改改了!

“我看你跑!”後麵有一人大吼道,隨後雙手成指,引屋上黑瓦,在小欣前麵形成一堵厚牆。小欣來不急刹住,與牆撞個正著,後倒於地,心想:看來我又逃不了了,壞蛋!小欣緊閉雙眼,束手就擒?

待一手觸到小欣手臂之時,小欣突然喊道:“水擊。”也不知為何,小欣嘴裏能吐出如針一樣細而有力,如小溪一樣多而長的水。隻聽見旁邊有人大喊:“大膽,敢對掌門無禮!”

小欣睜開眼來,見自己犯下大錯,羞澀著有回避之意。掌門看著小欣髒兮兮臉蛋和那滿處傷痕的小手,心微有不平,然又心平氣和地說道:“你們還不把瓦塊搬回去。”

“是。”

小欣跟著掌門來到觀清宮(掌門之所)掌門問道:“是不是他們欺負你啊?”

小欣也不避諱什麼,直白道:“掌門爺爺,他們都不喜歡我,罵我是行者界的小醜。我,我不是故意擾亂他們的房間,破壞他們的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