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的這一篇《專家速成手冊》,很快就成為了網絡上萬眾矚目的焦點,引起了無數的爭議。
根據網絡上的回帖來看,網民們的主流,還是非常支持葉秋的。或許是被磚家叫獸們忽悠的日子太長太久了,早就產生了逆反心裏,現在隨著這股熱潮,痛痛快快地把淤積起來的情緒,隨之通通發泄了出來。
當然,也總是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對葉秋的行為頗有微詞。
其中最直觀的是,有人在“義憤填膺”之下,發起了一篇“戰鬥檄文”。
“我們不清楚,葉秋為什麼總是跟專家教授過不去,難道是因為他們說了實話?現在看不慣他那個拽樣的人,不止一個兩個,為什麼他總是揪著專家不放手呢?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因為他的學習差,沒有什麼知識和素質,所以對專家教授們有一種本能上的抗拒?可悲啊!可歎!”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倒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響應。這次的事件,牽涉的人和事很多,怎麼葉秋就單單盯著專家叫獸不放呢?
對此,葉秋有一本自己的帳。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是葉秋的人生信條。所有的帳,總有歸還的一天;而首先清算的,則是磚家叫獸們。
盡管行業內競爭對手的暗中推波助瀾,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如果沒有磚家們頂上前線,這些競爭對手們,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況且這些對手的市場份額,也被自己占據地七七八八了,折騰不了幾天了。過不了多久,公司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全麵鋪開後,這些家夥就更沒什麼好果子吃了。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市場競爭中打得這些對手滿地找牙,這才是最狠辣,最讓人鬱悶的報複;反之,與這些商場上的對手,在網絡上吵吵鬧鬧個不停,專業壓根不對口,這實在是顯得太小兒科,牛頭不對馬嘴…….
這一番關於磚家叫獸的大討論,著實在網絡上風靡了一陣,各種各樣的速成版本迅速占領了輿論的高地,原本就沒有什麼口碑的磚家叫獸,現在更是有點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意思了。
打了沒一陣的時間,原本在網絡上隔三岔五就要出來鬧騰一陣,發表一些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磚家們,終於也消停了。
其實,不是磚家們主觀上想消停,而是因為隨著磚家們的名聲和公信力越來越差,原先花錢請專家代言的企業和集團,現在不願意再把錢扔進水裏,甚至花錢找罵名了。
沒有了代言費,磚家們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獨特觀點”,“特色理論”,開始韜光養晦了……
網絡上的戰爭硝煙,漸漸彌散,而在商品市場這個更大的舞台上,一場大戰,卻也拉開了序幕。
“葉總,這是我們這個月的銷售報表。”葉秋坐在自己的總經理辦公室裏,手捧著助理送上來的報表,聆聽著彙報:“就國內的銷量而言,總的來說,比上個月有很大的上揚,但上漲的趨勢,呈現出一段很詭異的弧線。”
由於媒體集體封殺和之後的集體討伐,葉秋的形象,在一段時間裏,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隨之而來的,產品的銷量,也受到了影響。因為家長們聽了官方的報道後,把調琴與網絡遊戲聯係在了一起,認為這都是玩物喪誌的標誌;並且對調琴引起的早戀現象,也感到深惡痛絕。後來又在各大主流媒體上,看到了葉秋的花花公子的形象,於是就更是要堅決抵製了。
而那一段時間裏,國內的同行競爭對手們,紛紛打出了“綠色”牌,“健康”牌,大力推介自己的產品,聲稱絕對不會上癮,更不可能早戀。正如他們的廣告詞而言“給孩子一個寧靜的藝術空間”。
於是,許多家長就忍不住給孩子配備了“寧靜的藝術空間”,事實後來證明,這些產品的確名副其實,讓孩子們一下子就“寧靜”了下來……
這些普普通通的舊式樂器,一如他們的承諾,絕不會讓孩子們上癮,甚至都沒孩子願意去碰。玩過了新奇獨特,別具魅力的調琴之後,再來鼓弄這些老掉牙的樂器,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像一個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讓他轉向吃青菜豆腐,就連古代的所謂聖人都辦不到,何況是在現在這個物質生活逐漸充裕的生活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子呢。
這種做法的結果,顯而易見,那些所謂綠色的樂器,在一段時間裏,稍稍衝擊了一下國內的樂器市場,搶了一點蛋糕,但很快就後繼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