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鄒教授請教完的第二天,韓師修就向周莫群下了挑戰書。
他給周莫群發了一條短信,上麵是韓師修自以為鏗鏘有力的四個大字:“我想見你。”
周莫群倒也不是懦夫,很快就回了過來:“好啊。在哪裏?”
韓師修很怕周莫群再給自己買咖啡之類的東西。那樣的話,就又要浪費掉了。於是想了一想,韓師修說:“就在你們學校小花園的石桌石椅那裏吧。下午三點見!”
周莫群又答:“行。”
——再見到周莫群,韓師修第一件事就是將對方的衣服還給他。
然後韓師修就坐在凳子上,掏出本子,說:“上次你的那個設想,我又想過了……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可能還會遇到不小的困難……比如這一步,還有這一步,就經常容易出現與預想不一樣的結果……有經驗的學者都會盡量避開……”
韓師修寫寫畫畫,將昨天鄒教授告訴自己的一一道來。
周莫群默默地聽著,之後看著韓師修,眼睛裏全是韓師修不懂的東西。
周莫群說:“這幾天你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
“咦……?”韓師修說:“對啊。”
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既然已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了,就要了解得全麵透徹。
半途而廢、不求甚解怎麼行呢。
可是這個周莫群幹嗎用這種眼神看自己?好像想把自己吃下肚一樣——
周莫群還是看著韓師修:“你是我見過的對學術最專注、最投入的人。”
“……嗯?”
周莫群卻沒有再繼續下去。他搖了搖頭,笑著說:“……沒什麼,不說這個了,我們還是繼續討論剛剛的東西吧。”
“好。”韓師修這回高興了。
從下午三點一直說到夕陽西下,除了中間被女學生打斷的三次,韓師修和周莫群都一直在探究。韓師修的本意是想告訴周莫群,他這個想法非常不可行,趕緊放棄才是最聰明的選擇。結果到了最後,也不知怎麼回事,就變成了,幫忙周莫群一起思考消除負麵影響的最佳方法。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韓師修。”最後,周莫群一邊收拾桌子,一邊說:“這篇論文要想到能發表的程度,還需要解決很多難題,以後也經常交流一下怎麼樣?”
“哎?”
“最後你當然也是主要作者之一。”
“唔……”
可以發表論文,這個誘惑還真是蠻大的——
不過,不可以,不可以,絕對不可以——
周莫群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怎麼能夠和對手站在統一戰線上呢?與敵人合作,那豈不是太沒有骨氣——
韓師修一陣糾結,到最後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周莫群看見韓師修這樣,也沒立刻逼著他下決定,而是突然轉移了一個話題:“韓師修,我想知道,除了對學術,你還會對其他的東西感興趣嗎?”
“……嗯?”
“你還會將精力放在別的事情上嗎?”
不知道為什麼,韓師修覺得周莫群的聲音有點怪,就是努力在裝作平靜的那種感覺。
“我……”韓師修張著嘴:“我不知道……”
周莫群看了韓師修半天,然後才又開了口:“那……我換一種說法,你過去……有沒有特別在意過某個人?”
“……?”
“我是說,以前……有沒有人能讓你特別地關注?”
韓師修傻傻地看著周莫群:“不隻以前,現在也有啊。”
“……現在也有?”這好像是一個周莫群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答案:“……誰?”
“……哎?”
周莫群臉色有點不好看,笑容也顯得僵:“我能不能知道那個人是誰?”
韓師修糾結了一會兒,覺得說出來也沒什麼大不了,於是漲紅了一張臉,說:“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