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演講(2 / 3)

講完了一段,韓師修突然發現那個男學生正一臉尷尬地望著自己,表情看起來非常怪異。

“這……這位同學,你怎麼了嗎?”

“那個……”學生說:“隻有我一個人……我看,還是算了吧?”

“……咦?”

“就一個聽眾,多沒意思啊……這樣吧,你給我一份你的幻燈片,有什麼問題我再發郵件問你吧?”

“不。”韓師修很堅定地搖了搖頭:“隻有你一個人冒雨來聽我的講座,我絕不能辜負了你想要學習知識的這片心。”

“……”

韓師修又點擊了“下一頁”,幻燈片換了一張,各種動畫飛了起來。

“那個……”那個男學生再次打斷了韓師修,幾次猶豫,最後還是下定了決心,說:“我不是來聽你的講座的。我下午在這個教室上課,球鞋忘在這兒了,哥們都等著我去體育館打球呢,我,我先走了啊。”

說完,再不敢看韓師修一眼,幾步竄到門口衝了出去,門被帶上的時候又發出於他進來時同樣的“砰”的一聲響。

韓師修覺得這門被摔在了自己身上一樣,每一個器官都覺得疼。

原來,到最後,還是一個人都沒有。

沒有人想聽他陳述他的研究。

沒有人。

韓師修的視線都已經有點模糊了。

他掏出手機,看著“周莫群”三個字,幾次克製,但最後終於還是撥了過去。

“韓師修?”周莫群的聲音還是一如既往:“怎麼了?”

“周莫群……”韓師修繞過講桌,坐在了講台上:“T大計算機協會請我針對我的研究領域做一個演講……可是……一個人都沒來,一個人都沒來……剛才來了一個的,可是他說,隻是來拿忘在座位上的球鞋,進來一下就又走了。為什麼……為什麼沒人想聽……”

韓師修抱著電話,又說:“雨已經停了,已經停了啊……怎麼還是沒有人過來……”

“會有的。”周莫群的聲音好像有一種能夠讓人安心的力量:“有些人還沒有發現雨已經停了。再等一會兒,就會有人出現在教室裏了。”

“真的……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周莫群輕輕地說:“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好……”韓師修說:“我,我再等等看。我不跟你說了,如果有人進來,看見演講者正在打電話,很不好的。”

韓師修一直相信周莫群。

既然周莫群認為會有人來,那,說不定……真的會有人來。

等了大概一刻鍾,門再次發出了聲響。

這回不同於剛才“哐”的一聲,而是被小心翼翼地推開的。

韓師修順著方向望過去,門後出現了幾個學生的身影。

——四個男生,兩個女生。

“那個……”一個女生有點猶豫地說:“韓師修的講座是在這裏嗎?”

“是的是的!”韓師修說:“請在前排找到位置坐下!”

“你們……”等所有人入座後,韓師修問:“你們是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嗎?好像沒有見呢。……還是其他院的計算機愛好者?”

“我們是P大計算機學院的研究生。”一個女生回答說:“剛才導師大人群發郵件,說T大有一個我們這個方向的演講,應該很不錯,聽聽會有好處,建議我們都來。”

另一個男生一副剛睡醒的樣子,說:“導師大人說他自己也要過來好吧?這不是建議,這是逼迫。來這麼一句,誰還能在寢室繼續待著啊?”

“這樣……這樣啊……”韓師修感到興奮,臉都紅了,說:“那我們就從頭開始吧!”

——講了十幾分鍾,門第三次被推開。

——是剛才來拿球鞋的那個男生!

那個男生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笑了笑,坐在第一排,拿出一個本子和一支筆,抬頭看了看韓師修的那頁幻燈片,低下頭,快速地記著什麼。

韓師修簡直不敢相信。

他,他怎麼又回來了呢!

然後,在十幾分鍾後,韓師修的演講第二次被打斷。

大概有十三四個人溜到了第一排,挨著那男生坐下。看來,都是他的哥們吧。

一下子有了二十個聽眾,韓師修的發揮極好,到最後結束的時候,真的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討論。

……

“那個,”最後,離開的時候,韓師修裝作無意似的問了問那個來拿球鞋的男生:“你,你怎麼又回來了呢?”

“嗨……”那個男生說:“別提了……我總覺得自己不該走,就那麼走了,做了錯事似的,一點打球的心思都沒有,就想著應該回去聽你那個演講。打球什麼的,也沒多重要,所以就回去嘍。”

“這樣……”

“我那群同學呢,看我突然要去聽什麼講座,都覺得我有病。我就說我真的想聽聽。他們幾個好奇,於是也跟過來了,哈哈……不過吧,他們本來說,準備待一分鍾就走,就看看是個什麼東西,連我都沒想到,這群人竟然一個不少,都坐到了最後。他們說,看著我,還有你的那副認真樣,根本沒法走。”

“謝謝……謝謝你……”

韓師修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謝什麼。

他隻知道,雖然與之前預想的不一樣,但是,這個演講,也是另一種完美的結局。

這時候周莫群走了過來,聲音不大地問:“沒吃晚飯吧?”

“沒有……”

“一猜就是。”周莫群說:“去旁邊的炒菜館?”

“行……行。”

是的,周莫群,就是那六個學生的導師……

——韓師修一坐在飯店裏,就緊張兮兮地問周莫群,自然剛才的表現怎麼樣。

“很好。”周莫群笑著說:“沒想到你進行了這麼一個研究。我以前有一篇論文也提出過類似的假設,但沒有你探討得深入,因為那個假設並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