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問執金剛神。
答。梵雲跋闍羅波膩。此雲金剛。手執金剛杵。故以立名。
問因緣。
答。正法念經。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佛次第。故拘留孫探得第一。釋迦第四。乃至樓至第一千籌。第二夫人。生其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金剛神。護千兄教。世傳樓至非也。經唯一人。今狀於伽藍之門。而為二像。應願無方。多亦無舛。出索隱記。
問。龍有幾種。
答。別行疏雲有四種。一守天宮殿。持令不落(人間屋上作龍象之爾)。二興雲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龍。守轉輪王大福人藏。
問。此教。說外教說幾。
答。廣雅雲。有鱗。曰蛟龍。有翼。曰鷹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問。以何因緣墮龍中。
答。罵意經雲。有四因緣。一多施。二嗔恚。三輕偒(以鼓切)。四自貢高。
問。降澍大雨。自何而有。
答。華嚴經雲。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注。
問。夜叉有幾。
答有三。一在地。二空。三天。
問。何緣三類不同。
答。若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問。天夜叉。居何天。
答。肇曰。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門閣等處。
問。乾闥婆居何。
答。在須彌南。金剛窟住。釋曰。十寶山中。
問。非天上住。何雲天樂神也。
答。天欲作樂之時。此神身中有異相出。然後上天。
問。迦樓羅身幾許。
答。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裏。頸有如意珠。
問。何以為食。
答。以龍為食。
問。何知。
答。俱舍頌雲。化生金翅鳥。能食四生龍。
問。摩睺羅。何因墮此。
答。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由戒緩故。墮鬼神中。由多嗔故。蟲入其身。而唼食之。
問。天乘自十善為因。人乘有幾。
答。法雲大師雲。若無善因。奚感美報。
問善因。
答。謂五戒也。一不殺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湣彼。以慎傷暴。二不盜。不與私取。是為偷盜。義既非宜。故止攘竊。三不邪婬。女有三護。法亦禁約。守禮自防。故止羅欲。四不妄語。覆實言虗。誑佗欺自。端心質直。所說誠實。五不飲酒。惛神亂性。酒毒頗甚。增長愚癡。故令絕飲。
問。原佛五戒。本化人倫。與儒五常。其義同異。
答。不異。謂不殺即仁等。
問。義即相當。有所憑否。
答。梵摩喻經雲。為清信士。守仁不殺。知足不盜。貞潔不婬。執信不欺。盡孝不醉。當以意解勿執名別。
問。五戒何義。得人乘名。
答。由茲五戒。超出三途。取運載義。以立乘名。
三教同異
問。釋道儒皆雲教。其義同否。
答。景德大師雲。三教立名。義意各異。且儒宗教者。元命苞雲。教之為言効也。上行之。下効之。此以下所法効名教。道名教者。老子雲。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寄教名。而顯無為也。釋名教者。四教義雲。說能詮理。轉化物心。故言教也。
問轉化義。
答有三。一轉惡為善。二轉迷成解。三轉凡成聖。
問所詮理。
答。藏通二教。詮真諦理。別圓二教。詮中道理。
問。何故如此。
答。良以如來依理而立言。遂令羣生修之而證理。故佛聖教。是出世法。不可妄同世教之名。
問。所詮中道。為是何法。
答。普潤自說。屬真如門。此乃對事揀理之謂也。若即事說理。理性無體。全依無明。無明無體。全依法性。就此相即之義。則法性為所詮理。由茲教理。是吾宗之紀綱。故寄人乘。辨梗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