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6.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春晚》
7.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絕代雙驕之“詞中英雄”——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濟南人,他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也是南宋豪放詞人代表。辛棄疾將蘇軾開創的豪放詞發揚光大,再加上當時(南宋初年)渴望恢複河山的民情和國勢相互推移磨蕩,與當時張元幹、張孝祥等人的詞風相配合,最終形成了氣勢磅礴、悲涼感憤的蘇辛詞派,他和蘇軾並稱為“蘇辛”。辛棄疾的出現是南北宋詞壇風氣轉折的一大關鍵。他的詞被稱為“稼軒詞”,他的文學造詣足以俯視詞壇,詞風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謂辛派詞人是指宋室南渡前後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是相近的作家,主要包括張元幹、張孝祥、陳亮和劉過等人。他們在南渡後的創作,以其濃鬱的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風格,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辛棄疾一生常以英雄自許,也以英雄許人,22歲時率領兩千人參加反對金軍的起義軍,在萬軍之中取叛將首級送回建康。他的“稼軒詞”充分表現了他的英雄抱負,襟懷磊落,慷慨淋漓,因此也被稱為“英雄詞”。
辛棄疾一生都在為恢複大好河山奔走,可是因為南宋統治者總想偏安一隅,根本無心恢複,所以他經常遭受打擊和壓抑,時常生活在憤懣之中,最終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
辛棄疾的“稼軒詞”主要分為抒寫愛國情懷的英雄詞、描寫田園風光的農村詞、體物言情的詠春詞和豔情詞。
他的英雄詞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理想,有豪氣英風,這是英雄詞最鮮明的特征,代表作是《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但是當他報國無望的時候,就會產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和苦悶,這是辛棄疾經常吟詠的內容,代表作是《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在江西隱居了二十餘年,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有關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的農村詞,形成了一種清新樸素的風格,代表作是《清平樂》、《西江月》等。
辛棄疾詞中詠春詞和豔情詞的代表作是《祝英台令·晚春》等。
1.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
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月鳴蟬。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4.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5.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
——《賀新郎》
6.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絕代雙驕之“詩家豪傑”——陸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出身於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出生的第二年就遇上了“靖康之變”,從小就飽嚐顛沛流離的戰亂之苦,和江西詩派的曾幾學過寫詩,二十歲時和表妹唐婉結婚,但是他的母親並不喜歡唐婉,因此兩人被迫分開。此後陸遊因為堅持抗戰,主張對金用兵而備受南宋朝廷中主和派的打擊,一生輾轉在各地為官,也曾到軍前,晚年更是長期賦閑在家,85歲時含悲去世,他所創作的詩歌都被收入《劍南詩稿》中。
陸遊的詩歌創作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早期詩歌開始時喜歡藻飾描繪,到後來變得清新拔俗,代表作有《遊山西村》等。陸遊的中期詩歌創作是從他46歲到達夔州後開始的,這個時期在蜀地的漫遊和短暫的軍旅生活都助長了詩人豪放的個性,陸遊充滿了以身報國的熱情,但是卻沒有能夠找到應有的出路,報國無門的憤懣在詩歌中化作感慨萬端的聲音,猶如黃鍾大呂。這個時期大氣磅礴、熱愛祖國的詩篇占主要部分,尤其是那些描寫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詩篇,形成了悲憤豪壯的風格,代表作是《劍門道中遇微雨》、《金錯刀行》、《書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