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按年度發表武書連主持的《中國大學評價》以來,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1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穩定的優勢,連續8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進入前10名的大學依次還有: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南京大學,第6名複旦大學,第7名華中科技大學,第8名武漢大學,第9名吉林大學,第10名西安交通大學。與2006年度的前10名相比,前四名不變,第7、8、9名不變。南京大學由第6名上升到第5名,複旦大學由第5名下降到第6名,西安交通大學進入前10名,中山大學沒有進入前10名。此書下麵將按照2007年最新中國高校排名分別介紹前20所高校。

清華大學(TsinghuaUniversity),綜合性大學,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製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複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係。1931年10月至1948年12月,梅貽琦擔任校長,廣聘名師,民主治校,對外加強交流,積極引入世界最新科學技術,使清華由留美預備學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所國內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1952年國家高等教育的院係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1952年12月至1966年6月,蔣南翔擔任校長,積極創建新興尖端學科,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麵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麵成績卓著。清華大學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大學逐步恢複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九五”期間,通過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支持,學校基本完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研究型大學初具規模,開放式辦學態勢初步形成,總體辦學實力、科研實力和全校凝聚力顯著增強,為在21世紀初躋身世界一流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個學院、53個係,成為一所設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5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00餘人。全國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製學生26000餘名,其中本科生14000餘名,碩士生7900餘名,博士生4200餘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025餘名,遠程教育學員7500餘名。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網上研究中心6個。學校藏書340餘萬冊。學校占地麵積400餘萬平方米,建築麵積210餘萬平方米。學校有3萬餘台計算機與Internet互聯。出版物有《清華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英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世界建築》、《裝飾》、《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