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富饒的平江(1 / 2)

按照目前宋朝朝廷的現狀,文天祥所說的,要保薦王競堯為福建道興化州知軍事,絕對不是什麼難辦到的事情,甚至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可能得到進一步加官進爵。

當時趙家王朝的形勢,簡直就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笑柄。尊貴如攝政的太皇太後,七十二歲的謝道清,守著六歲的幼童、宋恭宗趙顯,麵對岌岌可危的政局,憂心如焚。束手無策的寡婦孤兒,最後想出一條對策,用謝氏的名義半是乞求、半是恫嚇地在朝堂上張貼出一道詔諭,大概意思是:

“大宋得天下三百餘年,對讀書智慧的士大夫向來優禮厚愛。如今我與幼帝遭難,文武百官競熟視無睹,沒有一人出一智一謀救國。”

接著就說朝內輔臣玩忽職守,州城守將棄印丟城禦史糾查不力,丞相執政無方,遂使不軌之徒,裏應外合,圖謀夜逃.你們自稱平日讀聖賢書,通達事理,在此國難之際,卻作出如此令人鄙視的醜事,還有什麼臉麵活著為人?死後又有什麼資格去見先帝!

往日趾高氣揚、一呼百應的太皇太後,臨到國勢危如累卵,回天乏術的時候,也難免呼天不應、喚地不靈了。不管她用高官厚祿引誘,還是以嚴刑峻法威嚇,對那班離心離德的臣下來說,都無濟於事了。當年曾使群臣敬畏的詔諭,如今也成了地道的一紙空文,附著在朝堂的牆壁上任憑風雨剝蝕。

“兄長,王競堯必然不辜負你所托,一定在興化開辟出一個大漢複興基業的基地出來。”王競堯認真地說道,但他卻含糊其詞的用了“大漢”這兩個字,而沒有用“大宋”,文天祥一時倒也沒有能聽出來。

文天祥拍了下他的肩膀:“你這就去調撥人手,準備一下去吧,先去領提下糧草器械。等這些事情都辦好之後,你隨我中軍出征。”

一回到館驛,王競堯把這事前後說了一遍,幾個兄弟大喜。陳中建當時就說道:“大哥,咱們在常州和平江處處受到牽製,這次去了興化,那可就是我們的天下了。”

王競堯點了點頭:“福建一帶山高地險,背臨大海,足以成為一塊複興基地。張長永、陳中建、周龍,你們三人隨著物資先往,我們幾個隨同文大人救援常州,事了後就來興化和你們彙合。”

心思縝密的周龍問道:“大哥,據我所知,福建一帶民風彪悍,官員自行其是。我們說到底都是外鄉人,萬一那的官員不聽我們的調度怎麼辦?”

王競堯微微思考了下,接著說道:“隻要朝廷的正式任命下來,我就是興化的父母官,有敢抗拒者,等若抗拒朝廷,至於抗拒朝廷的罪名,我想我也不用說了吧。”

張長永等人心中一凜,大哥這是動了殺心了。不過以大哥的性格,這人似乎什麼都不畏懼,什麼也都不放在心中。

“長永、中建、周龍,你們隨我去錢糧官那領取軍需。”王競堯吩咐道:“鐵殘陽、司徒平一、陶亮、司馬南軒、典霸天即刻準備,朝廷出兵文書一下,我們即刻跟隨大軍出征,不知道現在常州的情況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