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巧用心理戰術(1)(1 / 3)

破釜沉舟

韓信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韓信帶領部隊攻打附屬於項羽的趙王歇。趙國主將陳餘不聽李左車的高見,集結20萬軍,以為敵寡我眾,未做策略籌劃。趙軍在井陘口勁敵漢軍。韓信命2千兵各人帶一漢軍軍旗秘密埋伏在趙營側翼,令他們在趙軍離陣時,將趙營軍旗拔掉,換立漢旗,並從背後夾擊趙軍。韓信又令1萬兵在綿蔓河東岸背水列陣。趙軍笑韓信不懂常識,於是輕敵。第二天韓信率其餘軍出戰,佯敗而退往背水陣。趙軍以為活捉韓信機會已到,便離開自己的陣地衝殺過來,沒想到,背水陣士兵知道這是死地,因而成為敢死隊。韓信軍因是佯敗,因而並不混亂。這樣,漢軍拚死作戰,趙軍死傷慘重,想退回原陣地,回頭一見自己的陣地已全是漢軍旗幟,以為趙王歇已被活捉,加上背後受擊,全軍軍心散失,陳餘戰死,趙王歇被俘,趙國滅亡。背水陣不能亂用,隻能用於激軍死戰。金太祖自刺激眾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率軍攻占了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率兵70萬來討伐金國。金太祖感到壓力太大,將各部首領召來,從腰間拔出佩劍,在自己臉上亂刺一通,淚流滿麵地說:我們當初是不堪忍受契丹族的壓迫,才起兵自立一國。現在看來遼國大兵壓境,我們隻有兩條出路,一是殺我全家,你們去投降;一是全國全軍總動員,爭取死裏求生,決一死戰。請大家定奪。各部首領都被金太祖自刺和所講的道理感動,士氣高漲,抱定寧死不屈的決心,動員全國全軍。終於以寡擊眾,打了勝仗,把遼軍打得傷了元氣,改變了遼、金兩國的力量對比,為後來的金滅遼奠定了基礎。孤注一擲

《元史·伯顏傳》:“再遣人招之,其將士皆曰:‘……備吾甲兵,決之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耳。’”這是孤注一擲的出典,講的也是置於死地而後生。因為如果一擲而輸,那就連老本也沒有了。殺雞儆猴

孫武殺王姬

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齊國人孫武。吳王讀了他13篇兵法,想拜他為將軍。此前先讓他試演一下。於是交給孫武300名宮女,叫他布下陣勢。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從吳王寵愛的姬妾中挑兩人當隊長,各掌一隊,然後教以陣法。並且,頒布規則,隊伍要以鼓聲為號令,前進或後退,不聽命令,亂了隊形的斬首。演習開始,第一通鼓響,宮女們不按軍令行動,卻捂嘴嘻笑。孫武說:“軍令難以貫徹,這是為將的責任。”於是將軍令三令五申,宮女們仍不聽令。孫武親自去擊鼓,宮女們捧腹大笑。孫武大怒道:“軍令多次重申而不能施行,這就是兵士的責任了。”他下令將兩個當隊長的吳王寵姬斬首。另選兩名隊長,再將擊鼓。宮女們嚇得魂飛魄散,一個個認真按號令操練起來,合乎了兵法的要求。吳王誠服,拜孫武為將,數年後終於打敗楚國並稱霸中原。薑太公殺狂矞、華士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薑太公被封於齊,齊東海上有自食其力的知識分子狂矞、華士。他們用一種新的思想來生活:“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示於人也。無上之名,無君之祿,不事仕而事力。”就是說,他們主張靠自主勞動而謀得衣食,不吃皇糧,因而也不為皇帝效忠。在當時,專製統治者絕不允許這種思想傳播開來。薑太公想請他們出來做官,吃皇糧,當皇差,然而狂矞、華士閉門不見。薑太公惱羞成怒,便把他們殺了。周公急急趕來相求,但已遲了一步。周公不理解薑太公為什麼要殺賢士。薑太公說,好比有一匹千裏馬,但它不讓你騎它,或者叫它往左它不往左,叫它往右它不往右,“自謂以為世之賢士,而不為主用”,這就必須殺一警百,不能讓天下的人學他們的樣子。“吾恐其亂法易教,故以為首誅。”司馬穰苴斬監軍

齊國任命司馬穰苴當將軍不久,晉軍就來侵犯齊國,穰苴馬上率500乘戰車前去抵禦。齊王派自己的親信莊賈去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誓師大會,然後全軍出發。

莊賈因受寵於君,對司馬穰苴的軍令不以為然。第二天,太陽已經西斜了,莊賈才慢騰騰地來了。穰苴想:你當監軍的好比不守軍令,當士兵的都仿效你,這樣還想打勝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