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晦之計
曹操煮酒論英雄
劉備依附於曹操之時,暗得漢朝天子血字密詔,害怕暴露,故在後園種菜,暗示自己胸無大誌,沒有野心,以防曹操看破後加害於自己。但曹操也是聰明過人之人。這一日,他邀劉備,以青梅煮酒。當時陰雲漠漠,驟雨將至,曹操借題發揮道:“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龍之為物,可比天下英雄。”劉備數了當時有勢力的人物,如袁紹、劉表、劉璋、張魯等,曹操認為都不是英雄,他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就是對劉備當時的尊稱。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湯匙,不覺落於地下。他當時的內心直覺以為曹操看破了他的誌向。但這弄落筷匙之舉,不也正反映了自己作賊心虛嗎?當時還好在打雷,劉備立刻加以掩飾:雷聲之威,以至於此。便從容地從地上撿起筷子和湯匙來。後人有詩讚劉備: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劉秀的韜晦之計
公元23年,反對王莽的綠林軍內部為了爭權,謀殺了劉秀的哥劉演。劉秀得知後,從外地趕回“請罪”,閉口不談他兄弟倆在昆陽大戰中的功績,不為哥哥服喪,也不與劉演手下將領交談,在綠林眾將麵前談笑自如,絲毫看不出悲哀的樣子。這樣,終於蒙蔽了當時被綠林軍擁立為帝的劉玄和謀殺他哥的將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以致後來劉玄等還放心地讓他去河北進行招撫工作。劉秀謀得機會擁兵自立,後來打垮了綠林軍,自己當了東漢開國皇帝。
三年不飛,三年不鳴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後,一連三年不認真處理政事,其實他是在不動聲色地了解內外情況,調查大臣私下的舉動。後來有個大臣作迷語問楚莊王:“南方有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這是什麼鳥?”《韓非子·喻誌》載,楚莊王答道:“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載,楚莊王答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果然,不出半年,楚莊王親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不要站在亮處
晉朝惠帝的長子憫懷太子遇事冷靜,善於分析。在他五歲時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一天深夜,憫懷太子正在酣睡中,忽然屋外傳一片驚叫聲:“起火了,後宮起火了!”他一下被驚醒,爬起來。他的祖父晉武帝害怕心愛的小孫子受驚,急急趕來拉起他就出了屋。隻見前方屋脊後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宮裏失火,晉武帝自然想親自觀察火情,弄清楚究竟是哪裏起火,火勢怎樣。於是便帶了侍從,牽了憫懷太子登上樓。
登高望遠,隻見後宮的大火熊熊燃燒,還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火光把晉武帝所站的樓上照得又紅又亮。憫懷太子緊緊靠在祖父武帝的腿旁,看著前方熊熊烈焰,又抬頭看看祖父被火光映紅的臉膛,忽然替祖父著急了。他用小手抓緊祖父的袍子一角,使勁地拉扯,硬把祖父拉到火光照不到的暗處。祖父察看火情心急,無奈小孩子生拉活扯把他拽到角落處,不知道小孩子想幹什麼。就問:“小孩子,你硬拉我過來做什麼?”憫懷太子說:“爺爺,深更半夜宮裏突然起了大火,這是很怪的事。應該特別小心,防止意外,你不應該戰在亮處,讓火光照到皇帝您呀。”晉武帝聽了這話,非常驚異,小小五歲孩子考慮問題竟這樣周全,於是便不再站在亮處。
司馬懿裝病奪權
曹魏明帝死後,遺詔由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佐養子曹芳執政,曹爽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奪去了司馬懿的大權。司馬懿一方麵明裝生病,一方麵暗備反撲。早在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就曾以患風濕性關節炎來推辭曹操對他的任命。曹操派人偽裝刺客去試探他(投石試水計),司馬懿居然臨危不亂,在刺客的刀下仍然裝成爬不起來的樣子。曹操盡管不信,也拿他無可奈何。在曹爽削他權後,他知道自己健康的信息會促使曹爽加害於他,於是佯稱舊病複發,臥床不起。曹爽也來一個投石試水計,派人以辭行為名去探司馬懿。司馬懿當著這位客人的麵,做了一番出色的表演:“令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懿不持杯而飲,粥皆流出示襟胸。”這位客人李勝見狀回報曹爽,曹爽以為司馬懿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顧慮,於是放鬆了戒備。有一次曹爽帶領文武親信去參拜魏明帝陵墓,司馬懿立即控製了都城,並狐假虎威,詐稱奉皇太後命令,要曹爽交出大權,曹爽一夥“迫窘不知所為”,終於被一舉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