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利用匈奴與月氏戰亂之機,偷了一匹月氏的快馬逃回匈奴,頭曼認為他有膽有勇,沒理由再殺他,便令他做“萬騎長”。冒頓在練兵時射一種響箭,命令騎兵,凡是響箭所射的目標全體必須跟著射同一目標,違令者斬。有一次,他把自己的響箭射向自己心愛的戰馬,有的騎兵猶豫了,不敢發射,冒頓立即將不跟著射箭的騎兵斬首。又一次,他把響箭射向自己的愛妻,有的騎兵害怕了,冒頓又將不射的人斬首。如此訓練下來,全體騎兵無一例外地都會跟著響箭射。過了一段時間,冒頓帶兵出去打獵,他又一次用響箭射向自己心愛的戰馬,這時全體騎兵都向那匹馬發箭。冒頓知道訓練已經成功。於是,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某一天,冒頓隨父王頭曼單於(即國王)去打獵,在追逐獵物時,冒頓突然把響箭射向父王頭曼,全體騎兵也立即跟射,頭曼死於亂箭之下。冒頓避免了父王廢長立幼的計劃,他又將其後母、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殺掉,自立為王,是為冒頓單於。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隋末混戰中,李世民促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南征北戰,屢建奇功。而且收複部下中有眾多謀臣武將。他的哥哥李建成,沒有參加晉陽軍起兵,但在攻克首都長安這一段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淵立建成為太子,但建成感到李世民實力強、威望高、功勞大,在其弟弟李元吉的支持下,準備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隨李淵一起到李元吉的齊王府,元吉想殺了世民,建成認為當著父王的麵不好,沒殺成。不久,慶州總管楊文幹叛亂,事情牽涉到太子建成。李淵派李世民去平叛,並許願說平叛後立世民為太子。但事成後李淵又失信。
公元626年,據《資治通鑒》記載:“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zhèn音振),世民暴心痛,數升”,因淮安王李神通扶送而得救。這次謀殺未遂,李世民的嶽父長孫無忌,謀臣房玄齡、杜如晦主張除去太子。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用計收買和調走世民手下的武將,這是釜底抽薪計。但因李世民應用朋黨計有方,武將們效忠不走,建成、元吉此計再次落空。
恰在此時,突厥南侵,建成向李淵提議由李元吉率兵出征,李淵同意。元吉提出要調世民手中大將尉遲德、秦叔寶等,並將世民手下精兵調歸自己。李淵答應了。建成與元吉密謀,待建成、世民為元吉餞行時,派壯士刺死世民。但主子手下一名叫王至的官員,將此密謀告知了世民。世民便於6月3日向李淵報告。李淵答應第二天早朝時追究此事。
李世民從以往李淵袒護建成的前例中,感到不能對李淵寄托太大的指望。於是第二天早上,在建成、元吉入宮早朝之前,伏兵於玄武門。建成、元吉行至玄武門,感到氣氛不對,掉轉馬頭就跑,李世民追之,元吉射箭,3箭不中,李世民卻已射死建成。尉遲敬德領兵又把元吉殺死。建民、元吉的兵將聞迅趕來衝擊玄武門,把門兵士已被世民收買,堅持守衛。世民命將建成、元吉的頭顱舉給攻門的兵將看,於是建成、元吉的部下見大勢已去,立刻潰散。李世民率諸將提著建成、元吉的人頭入宮拜見李淵,說建成、元吉謀反,已被誅殺,特帶兵來保護父王。李淵害怕得發抖,3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讓他現在就開始執掌國事。2個月後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
陳乞助陽生得位
齊國的大夫陳乞想驅逐年幼的國君晏孺子,讓公子陽生做齊國國君。但又感到扶助晏孺子的高張和國夏這兩個人勢力大,就裝出事奉高氏和國氏的樣子,每逢上朝,必定和他們坐在一輛車上,做負責保衛他們的車夫。但背後他常在眾位大夫麵前離間,使他們感到國夏和高張對大夫們有生命威脅,便答應先下手為強。那年夏天,陳乞和眾大夫率甲士進入齊國國君所住的宮室,國夏聽說了,和高張坐到齊侯那裏。雙方打了一仗,國夏和高張失敗了,逃到了魯國。
當初,齊景公活著的時候,他喜歡他的小兒子萘,跟陳乞商量,想立萘為太子。陳乞說:“人們樂於做國君的原因,就在於,當國君的在立哪個廢哪個上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你是要想立萘為太子,我就請求立他。”齊景公的年長的兒子公子陽生對陳乞說:“我聽說父王不想再立我為太子了。”陳乞說:“一個國家的君主,要是拋開他的真正的繼承人,而立違法的繼承人,那麼看樣子他一定是要殺死他的真正的繼承人。我沒有提出要立你為王位繼承人,為的是給你留一條活路,你趕快離開齊國吧!”陳乞讓公子陽生逃跑了,景公死後,萘被立為齊國國君,即為晏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