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梁仲臨危受命 周父鬱鬱歸天(2 / 3)

“雖說戰事為要,我還是擔心,我們會拉攏他,庶子恐怕也會,一旦他答應為庶子效力,我們就麻煩了。”

“忠國公也不傻,庶子以一己之力對抗全國,就目前來看勝算不大。更何況忠國公想要的,可不是他李沫,不對,可不是他西慈給的起的。”李洵手指叩了叩桌麵,又說:“朕聽說忠國公有一個獨子,從小溺愛長大,派個人去把他請到京城來玩,彰顯我們的誠心。”

“傳言說這個兒子並不是他親生的,他若是不在乎這個兒子的死活,又記恨我們的要挾,這如何是好?”

“不會,這個我聽母後說過,這個兒子雖不是他親生,可他和他夫人從這孩子還是嬰孩時起就親自教養,感情頗深,他兒子想要的東西他沒有不滿足的,甚至他兒子看中了一個有夫之婦,咱們的忠國公也不惜給他搞到手。”

李槿笑笑:“這我倒知道這個紈絝子是個什麼德性了。”

“派個可靠的人,暗中去把他接來,一定是想法子讓他心甘情願過來,不能硬綁。這事兒也不難辦,忠國公現在在軍中,至於他這個兒子在哪,據說好遊山玩水,派人打聽清楚了接來就是。動作要快,要趕在忠國公把他接走之前就接過來。”

半個月後,南山終於傳來庶子起兵的消息,官府自不用說,早已和庶子是一丘之貉,對於他造反,隻有傾力支持的份兒。而南山百姓,並沒有大的動靜,畢竟誰統治江山,對於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隻要讓他們吃飽穿暖了就是聖明之主。李洵得知消息時倒平靜了下來,這幾天的焦慮和對於未知情況的不安這時反而都不見了蹤影,仿佛是一隻斷了線的風箏,飄在半空中不知何去何從時突然被掛在了樹了,雖然情況糟糕,卻知道從何下手了。

李洵迅速做了兩件事情,其一,除去庶子宗室名位。其二,殺吳國舅和馮芸湘。吳國舅是倒黴,庶子跑了,玉陽侯和允王世子也在當天偷偷離京去了南山,隻有這個吳國舅在李洵要殺庶子的當天被捉了回來,一直關在牢房裏,惴惴不安地過了近一個月,終究還是被當眾砍了頭,算是給了庶子一個下馬威。

至於馮芸湘,滿心以為那日李洵放了他一條命便會念著舊情放他一條生路,不料李洵是恨透了庶子,豈能饒恕因為庶子而背叛她的人,更何況這人還曾恬不知恥地給過她花言巧語。馮芸湘最終死在了杖下,滿身是血,死狀淒慘。也算是給了那些還在暗中助著庶子謀反的人以警示。馮芸湘死後,李洵親自到他屍首邊,靜靜地看了一會他那張很像先皇馬的臉,冷冷地撂下四個字:“毀其麵容。”

忠國公終於還是答應了出兵的要求,李洵開出的條件畢竟誘人,消息傳來,多日愁眉不展的李洵算是暫時舒了一口氣。晚上,李洵正準備就寢,萬福卻從外麵闖了進來,跪下就說道:“陛下,芮國公歿了。”

李洵大驚,忙問:“好好的人怎麼說沒就沒了?”

“芮國公府派來的人說國公爺早上還好好的,到了中午就說有些頭暈,晚膳也沒有什麼胃口,從椅子上站起來就突然暈了過去,還沒有兩個時辰就走了。”

“自從皇馬走後,芮國公身子一直不好,恐怕也是傷心所致,積鬱成疾。”采新歎口氣說:“芮國公性子一向爽朗,可這幾年話也不多了,也不愛走動了,皇上恩準他不必過問朝事以後,他竟然連府門都不出了。”

“也是朕平日忙於國事,關心不周所致,畢竟老年喪子的打擊不是人人都經得起的。”李洵說著突然想起梁太後來,自己也紅了眼眶,於是說:“擺駕去芮國公府吧。”

“這麼晚了……”采新猶豫著說。

“說起來我也得叫他一聲父親。”李洵頓頓,又說:“走吧。”

芮國公府內此時哀慟一片,聞聽皇上親臨,全家都到了府門口迎接。李洵摻起年紀已大的周夫人,見她早已哭得兩眼紅腫,自己心裏也不好受,隻好勸慰著說:“父親已逝,母親還請保重。”

周夫人一聽這話,又哭出聲來,說:“老朽何能,敢擔得起陛下以父母相稱。隻可惜我兒無福,早早去了,如今他們父子團聚,可就留下我們孤兒寡母了。”

“母親這話未免悲涼,還有朕和周昀,總盡心照顧母親就是。”說著抬頭找周曦的弟弟周昀的身影,可望了半天並沒有發現,便納悶地問:“周昀哪裏去了?”

周夫人歎口氣:“不知道哪裏玩去了,我派了人四下去找,到現在都沒有人影。”

“荒唐。”李洵皺著眉說:“他如今當是府內掌事的,關鍵時候竟然遍尋不到。”

周夫人無奈地說:“這孩子打小就不如他哥哥懂事,連他妹妹都不如,以前國公爺管得嚴他還不敢造次,可曦兒去世以後,國公爺再也無心管他,不過那時還有他妹妹說他,可去年他妹妹嫁到外省後,他就更肆無忌憚了。如今,我也是成天見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