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遨遊天際的通信站(1 / 3)

第六十三章遨遊天際的通信站

衛星通信的發明

衛星通信作為一種現代通信手段,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得以更快捷更方便地聯係。地球變小了

,空間科技的迅速發展使人類受益匪淺。

不斷發展進入實用

早在1945年10月,英國物理學家、作家克拉克在一本名為《無線電世界》的雜誌上發表了一

篇科學幻想文章,描述了人類利用三顆與地球同步的人造衛星作為空間通信站進行全球通信

的壯麗景觀。12年後——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人

類曆史上的航天時代。此後不久,通信衛星的研究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1958年12月美國空軍利用“斯科爾”衛星進行了磁帶錄音傳輸試驗,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通

信衛星試驗。

1960年8月,美國陸軍利用“回聲1號”衛星星體反射電磁波進行了電話和電視的橫跨大西洋

無源中繼試驗。這些試驗成功地證明了衛星的通信能力,也使人

們認識到實用

的通信衛星必須采用通信轉發器和太陽能電池。

1962年7月,利用美國宇航局發射的“電星1號”有源通信衛星,美、英、法三國聯合進行了

橫跨大西洋的電視、電話、電報和傳真傳輸的試驗,為商用衛星通信技術奠定了基礎。同年

8月,前蘇聯利用“東方3號”和“東方4號”衛星完成了衛星間的通信試驗。

1963年11月23日,美國和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橫跨太平洋的衛星電視轉播試驗,在試驗開始前

大約兩小時,發生了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事件,於是這條現場錄像的電視新聞就成了試驗

時轉播的第一條新聞,從而使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衛星通信的巨大優越性。

但是,當時運載火箭的推力還不夠大,上述衛星還是低軌道衛星,它們以很快的速度沿著橢

圓軌道繞地球運行。

由於衛星運行與地球自轉不同步,衛星在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動,地麵上相距很遠的兩點

每天能利用衛星通信隻有幾次,每次的通信時間最長才20~30分鍾,所以這種移動衛星不

能用作洲際通信。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人類不僅提高了運載火箭能力,而且掌握了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技

術和保持衛星位置的控製技術。

1963年7月,美國宇航局把“同步2號”通信衛星送入同步軌道,並進行了美、歐、非三大洲

之間的洲際通信試驗,從此以後,世界進入了衛星通信的時代,使克拉克的幻想終於變成了

現實。

1964年8月,美國向太平洋上空的同步軌道發射了“同步3號”通信衛星,通過這顆衛星向全

世界進行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電視轉播,通信衛星開始進入實用階段。

同月,世界商用衛星臨時組織宣告成立,次年4月,發射了“國際通信衛星-I”(IS-I),首

先在大西洋地區開始用同步衛星開通商用通信業務。

高速快捷無“線”飛躍

必須要具備通信衛星和地麵站才能進行衛星通信,不但要有通信衛星,還要有地麵站。地麵

站,也叫地球通信站,它是用來向衛星發射無線電波和接收衛星轉發回來的無線電波的。因

,在地麵站中至少要有一套無線電發射機和接收機。地麵上兩個以上的地麵站和太空的通信

衛星就構成了衛星通信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