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軍事經緯——指點江山的豪情(1 / 2)

天下要塞(外國卷)

戰爭換不來寧靜的巴爾幹

巴爾幹地區是歐洲東南門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位於歐亞兩洲的接壤處,是歐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時,巴爾幹及地中海地區有豐富的煤、鐵、石油和棉花等資源,各國壟斷資本都在這裏加緊滲透,使該地區成了列強爭奪的焦點。另外,這裏還民族成份複雜,宗教多樣。自古以來,就成為了歐洲的火藥桶。 

巴爾幹地區長期是各大國覬覦的對象,多次遭到大國的統治。14世紀下半期,奧斯曼帝國入侵巴爾幹;19世紀中期,奧匈帝國也開始將巴爾幹的西北部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俄國自從15世紀以來一直打著解放“斯拉夫人”的旗號在巴爾幹地區爭奪勢力範圍。

近一百年來,巴爾幹前後發生了七次大的戰爭。1912~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結盟,針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羅馬尼亞一起反對保加利亞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1923年的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的希臘內戰和波黑戰爭。 

巴爾幹地區是不僅自古就是歐洲大國爭奪的焦點,而且也是它們分贓談判的法碼,每次歐洲戰爭或世界大戰之後,首先遭到大國瓜分的就是巴爾幹地區。各國的邊界不斷遭到改變。隨著領土的變遷,人口的遷移也隨之而來,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居住著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的少數民族。並且在這期間,一方麵,由於政權的更替,許多少數民族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一些原來的統治者成為被統治者,而一些原來的被統治者則成為統治者,位置的變換,造成心態的極度變化,報複與仇視心態廣泛存在。另一方麵,長期的戰爭與動亂,更使巴爾幹地區國家和人民之間的仇恨與不信任情緒進一步加深。

耶路撒冷為何如此重要

耶路撒冷是位把於巴勒斯坦中部的猶地亞山的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它東近死海,西臨地中海沿岸平源。分為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現為以色列的城市。 

公元前1004年大衛王將首都建在這裏,並把約櫃移置至此,從此確立了耶城在曆史上的特殊地位。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在這裏建了猶太人的第一聖殿。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裏是耶穌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語中意為“和平之城”,但由於曆史、民族、宗教的複雜交錯,又使它成了紛爭之地。它雖然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來的首都,該國的總統府、大部分政府機關、最高法院和國會均位於該市。並且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也確定它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數國家卻不承認它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阿以衝突的中心。但願隨著中東和平進程的步伐和各方麵的和解,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大都市能夠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和平之城。 

克什米爾的歸屬

克什米爾問題即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包括克什米爾穀和查謨平地。這本來是兩個獨立的邦國。查謨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居民卻基本上信奉伊斯蘭教。 

克什米爾爭端問題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係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 ”,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