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十一年,五月初七,山南道利州。
雨下得雖不大,但彌漫的霧氣加上天空的陰霾令人不爽。州府城內的行人很少,酒肆的夥計大都靠著內門的門框,甩動著手裏的毛巾百無聊賴的哼著小曲兒。
“小畜生,看我不打死你!”
一道上了年歲的老男人的聲音和著悉悉索索的雨聲在這個安靜的巷子裏顯得格外的不協調。
“杜大天師又在做法降妖捉鬼了。”聚珍齋的夥計劉三兒晃搭著手中的白抹布,朝斜對麵仁妙堂藥鋪夥計馮六擠眉弄眼的笑說著。
“嘿,我說三哥,你說那杜老騙子的兒子能挺過這一次麼?聽老頭這架勢是真下狠手了。你是不知道啊,上次老頭都來我們店來買金瘡藥了。”馮六猛吸了幾口涼氣,側耳一邊聽著巷子深處那歇斯底裏的求饒聲,還有一個老頭憤怒的咒罵聲,一邊捂著牙花子朝劉三兒表情淒慘的說道,就好像此時挨打挨罵的是他一樣。
“金瘡藥?打兒子都打到要用金瘡藥的地步了?”劉三兒也吸了口涼氣,臉上寫滿同情的朝巷子深處,那淒慘聲音的源頭望去。
兩個夥計口中的這位杜大天師,杜老騙子實為一人,名為杜憲。
利州早年間有這麼一句話:皇管天,官管地,城南土木管人間。這話裏的土木二字指的便是城南的杜家。
這句民謠雖然大俗,乃為市井傳唱而已,但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卻是一件足以讓乍聽之人產生驚奇的。要知道這山南道乃是魚米之鄉,豪門望族數不勝數。別說是道中,哪怕是這區區利州城,杜家鼎盛之際的財富也未必數在前排。可究竟是什麼實力令城南杜家有了在民謠中與朝廷官府並列的資格呢?
答案很簡單,蜀王李湛曾在早年間賜給杜家四個大字——風水人家。
不錯,杜家所從事的就是這種不當吃不當用的行當,替人看風水。據說當年蜀王李湛相信風水,甚至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有句話說的好,但凡信道必有一好。李湛走上信風水這條道路也是有原因的,那便是他命至中年卻未得一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眼看哥哥梁王,弟弟李淵的孩子都差不多能打醬油了,李湛卻依舊老哥一個,這能讓他安心麼?
那時候李淵還沒有開國,不過李家是隴西大門閥,有的是錢。隴西,四川有名的郎中幾乎來瞧了個便,也沒有看出李湛的女人們為什麼懷不上孩子,這下李湛更加的苦惱惆悵了。
要說這迷信的發芽的土壤並非是人類的愚昧和無知,而是醫療,科學水平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李湛在尋求醫療幫助未果的情況下,毅然的走上了一條信道,信天的路,而事實證明,這哥們兒還真信對了。
剛一開始時,李湛雖然下決心要向天要個兒子,但卻一時之間無處下手。
菩薩,佛祖,三清,女媧……凡是李湛能想出來的大神基本被他非常“虔誠”的拜了個遍,可一晃一年過去了,瞧瞧自家女人的肚皮,依舊癟的想讓李湛踹上幾腳。
突然有一天,李府的大管家興衝衝的跑進了李湛得書房,興高采烈的和李湛彙報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兒。
“老爺,小子在北街發現了一個江湖奇人,他……”管家李星說道此處停了下來,抬眼看到李湛始終閉著眼,手中掐著佛珠,口中叨叨咕咕的念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