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修行書並不是用尋常紙張製成,每一頁都瑩白透亮,看起來就不像凡塵之物。沈東十分珍重地將它們用綢子包好再交給阿塵,阿塵就這樣開始學修行了。
不過這之前他還要先學認字。沈東倒是識字,就拿了那兩本書做教本,每日教阿塵認幾行,念會了再學寫。這個過程是很枯燥的,一般十幾歲的小孩哪裏能坐得住。可是阿塵出奇的用功,常常沈東都睡下了他還在燈下看書練字,或著閉目打坐調息,不把自己每日定的任務完成絕不會睡覺,性子真是執拗。濃黑又清冷的夜裏,隻有油燈昏黃的光在那跳動著,仿佛也有著生命,那光將單薄的少年周身都鍍上了一層金。
有這樣的努力,阿塵的進步非常明顯。那兩本修行書統共七八千言,到冬天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熟讀默誦了,字也會寫了大半。如果道行深淺是以學問作為標準,那阿塵一定能名列前茅。可惜修道之路實在太看重天賦,他已經這樣努力了也僅能勉強感應到天地靈氣,但沒法將靈氣凝聚在體內。而要達到紀朗所說的“凝神煉氣”境界,更是要能“聚靈成海”,在體內形成“靈海”,這還不知要到何年月才能做到呢。所以阿塵常常生自己的氣。他氣自己太沒用,為什麼連這樣基本的道法也學不會。
看阿塵整日悶悶不樂,秀氣的眉毛成天擰著,還成夜的不睡覺,沈東有勸過幾句,又怕說重了打擊到孩子,急得不行。
這天一大早沈東多做了一些疊饃燜在鍋裏,換了件幹淨衣裳,又把自家果樹出的橘子、板栗,還有新摘的翠靈菜,零零碎碎地裝了整車,就對阿塵說:“家裏沒菜油了,我去鎮上買點,再順路賣了菜,估計得下午才回來。你在家看著門,鍋裏饃多,餓了就吃,等回來我再給你帶好吃的。”
家裏零嘴不斷,就是不做飯也根本餓不到阿塵的。不過平日裏沈東上集總是帶著他,這會兒突然留他一個在家,阿塵就問了:“阿爸不用我去幫忙嗎?”
“我跟你鐵柱叔他們一塊去,有他們照應你就別去了,天寒地凍的,來回也受罪。”沈東笑著摸摸阿塵的頭,讓他安心待在家裏,就套上牛車出門了。
阿塵吃了飯,把家裏簡單打掃了一遍,再給院裏果樹和幾叢花都澆了水,就坐在高大的花樹旁調息煉氣,繼續努力凝聚天地靈氣。
還是沒什麼起色,如絲如縷的靈氣在體內停留不了多久便消散了。阿塵不放棄,拚命催動靈氣流入身體,五髒六腑和經脈承受不了這樣的衝擊,很快變得疼痛無比。阿塵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直到實在忍不住了他才漸漸停下來,捂著胸口喘了好會兒氣才緩過勁來。
這樣的情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筋骨時常會疼,沒有經驗的阿塵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受了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