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和“腳”(1 / 1)

pontoon

“腳”是一個女孩子,她是我的好朋友。她的真名當然不叫“腳”,那隻是一個關於我們兩個人的外號,也隻流通於我們兩個人之間。有一次,她猛地拿了一本《小小說》在我眼前,嚇了我一跳。我指著封底的圖片——印著嬰兒的胖乎乎的小腳——問她:“你的照片?”她馬上說:“你的。”我們就這樣笑罵著,爭來爭去也沒有結果,最後隻好都叫對方為“腳”。所以,即使現在,如果在我們麵前提“腳”,我一定會想起她,她也一定會想起我。

在我剛進高中文科班的時候,她就是我的同桌了。我是一個表麵上開朗活潑無比其實卻異常自我封閉的女孩子,所以雖然我每天和她一起說笑,其實卻對她有很深的防備。但是她幾乎對我完全的信任,每一次聽到她說什麼諸如內褲的鬆緊帶壞了,甚至於父母的感情不和問題的時候,我都很震驚地問自己:這種事也能對別人說麼?現在想來正是她的不設防,讓我和她逐漸地走近,以至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有時候也會生氣,然後就互相黑著臉不理對方,其實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和小誤會。結果總是會有其中的一個人憋不住了或者想通了,然後找對方隨便搭茬,馬上和好了。嚴重的時候我們就互相寫紙條,有時候也在紙條上吵架,總要一直到問題解決和好為止。後來聽別人講談戀愛的事情,我常會忍不住笑著想,和我們當初是多麼類似啊!

她的父母對於我做她的好朋友這一點非常的滿意,因為我的學習比她好得多,他們大概是希望我可以帶動她學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是一個天生散漫的人,愛玩愛鬧愛睡覺,用她的話來講就是“玩世不恭”,所以到最後,她反而成了我的“管家婆”,經常因為上課打瞌睡被她敲醒。雖然我也會幫她講一些題,但是說實話,她的理解能力真的是很差,加上我本身又缺乏耐心,所以她根本很少聽懂。到後來,在學習上其實是我受她的益比較多,而她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幫助。

她對我很像一個心地善良的大姐姐。高中的時候上晚自習,所以晚飯經常和她一起在學校吃。有一次我的肚子疼,告訴她我沒有胃口,不想吃晚飯了,她便一個人去了。結果後來她端來一個飯盒,裏麵是熱乎乎的肉湯,香噴噴的飯菜,那好像是那些年來吃的最香的一頓飯。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這個小秘密也是和她一起分享的,那時候她便以很老練的手段幫我處理掉了,而連我的父母也不知道……由於我是迷路和摔跟頭大王,所以出去玩的時候也總是由她帶著,緊緊地跟在她的身後。

但是我有時候又覺得她很傻。她的父母感情不好,從小就在家庭暴力中長大,我就很奇怪地問:“你爸打你你為什麼不跑呢?換了我一定離家出走。”她很希望能和家人交流感情,但是有時候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我告訴她,我隻和媽媽談衣服啊,化妝啊,三姑六婆啊,照樣把她哄得很開心,一點也不寂寞,為什麼非要強求和她們交流呢?高中畢業後,我上了北大,而她隻上了一個中專,雖然隻靠書信聯係,但是想到還有老友在,總是很溫暖。去年,聽到她的腿被火鍋燙傷的消息,忽然覺得心裏抽痛,急忙打電話詢問,拜托她的同學照顧她,寄藥,恨不得人馬上過去,仿佛被燙的人是我。這才明白,雖然任何一個八麵玲瓏的人都可以做到對周圍的人關懷備至,但是,真的隻有你愛的人,你才會為她的傷而痛。後來她有了男朋友,我一方麵替她高興,另一方麵又有點傷心,害怕我們的友誼會因為忽然多出的“他”而淡薄。

然而,友誼真的像陳年的酒,曆久彌香。暑假回去,舊友相見。在我最傷心的那段日子裏,是她每晚陪著我,聊天,泡咖啡屋,散步,才使我不至於消沉。快要回京的時候,我隻是提了一下坐火車的無聊,她便送給我一個袋子,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個小隨身聽和一些我喜歡的磁帶。臨走時,她隻送了我淡淡一句話:“好好保護自己,不要受傷。”一種感動湧上心頭。

兄弟如手足,被用來形容那種血脈相連的關係,可是正像我們彼此的外號一樣——兩隻“腳”也是不可分割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了“腳”,我常常發現,即使一個人的時候也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