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方喻和塗燕的相識沒有一見鍾情的熱烈也沒有愛情火花的浪漫,他們的相識是古老儀式的改良。相親的第一次方喻穿著他畢業後買的格子西服,西服的褲縫還裂開一個口子,這也是後來塗燕告訴他的。那時的方喻有一頭久未修理的長發,介紹人是方喻的校友的母親,方喻本不想去但想到人家的一片心意不好拒絕就欣然前往。見麵的地點選在塗燕小姨的家裏。

第一次看到塗燕給方喻的印象是這個內向的渾身豎著刺的姑娘穿著一件米色的類似雨衣的防雨服,紮著的頭發顯示著倔強的性格,幹燥的皮膚黑黑的眼窩和帶著血絲瞳仁似乎暴露了她有著長期熬夜的習慣。塗燕的表情單一帶著設防和抗拒,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刻意表現出來的,生怕別人忽略似的。

塗燕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但是本科畢業的她並不想去麵對太過淩厲的現實,也許是缺乏勇氣,也許是逃避。這些原因在他們相識的第一天在方喻的腦海裏飄蕩著,他試圖去探尋這個神秘女孩的過去。不是愛戀而是簡單的好奇,也許那時的方喻根本沒有考慮如此過多的續篇。他甚至都不曾想過他們還是否會見麵。

塗燕給他的印象也是沉寂的土地沒有孕育生的希望。她低眉緊蹙,眼裏猶如平靜的湖麵看不出任何漣漪,也不想有什麼漣漪。就這樣不想昨天也不遙望明天,這樣的她在如此沉靜的塗燕身上發生著,也許已累積多年。

塗燕母親告訴方喻,塗燕的狀況是因為考研第二次又未能考到她理想的學校,無奈中隻能服從調劑去一個她陌生的完全沒有考慮過的學校讀研。可是方喻並不覺得這是一時的情緒而是持續多時已然是披在塗燕身上揮之不去的外衣。外衣堅硬而沒有色彩猶如她不可捉摸的內心。

那時的方喻漂泊在外,家庭的溫暖他隻能在除夕的鞭炮中躺在沒有暖氣的宿舍裏望著從窗簾射入的稀薄的沒有溫暖的陽光回憶。在他的內心多麼渴望來自母親的懷抱,方喻從小沒有母親,他對母親的回憶僅限於除了父親之外的親人無意中提起,但在方喻心裏始終沒有母親輪廓的哪怕一點點的起筆和輪廓。

塗燕的母親卻對這位其貌不揚的孩子產生了許多憐愛,他樸素的穿著不苟言笑的謹慎還有沒有縫補的褲邊,都符合她對女婿的要求。樸素的穿著說明家境並不富裕,懂得去勤勞節儉;最重要的是第一次見麵還穿著褲縫沒有縫合的褲子,這讓她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選擇伴侶的標準時那麼的輕浮和草率,她選擇的對象就是現在的丈夫,衣著光鮮、口齒伶俐、家境富裕。可現在家庭已然破敗,自己理想的對象也和自己漸行漸遠,可當自己給女兒選擇伴侶的時候她不斷想起的卻是自己。方喻感受到了來自這位母親的憐愛,這憐愛不就是他遠行在沙漠裏迷失了方向,在臨死之前渴望得到的那一滴甘露,他緊緊的抓住,生怕丟失,像是孩童得到自己心愛的禮物。他甚至沒有來得及思考這種情感的因果關係。

方喻貪婪地吸吮來自塗燕母親的愛,塗燕是獨生女。也許她對這樣的愛並不缺乏也不稀罕。可對方喻這樣的孩子來說,是無與倫比的珍貴。冷靜下來的他似乎懂了,他知道這一切的愛都要基於一個他和塗燕能在一起的可能。如果可能變成不可能,他得到的也會愛會折回,那愛的輸送閥門也會慢慢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