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和自己之間,築起了高牆,我們居住在他人看不見的屋頂和牆內,才感到安全自在。
人又耐不住寂寞,不可能離群索居,於是我們需要社會,需要其他的人和物來建立自己的生命。我們不肯節製,不懂收斂,泛濫情感,複雜生活起居。到頭來,“成功”隻是“擁有”的代名詞。我們變得沉重,因為擔負得太多,不敢放下。
當嬰兒離開母體時,象征著一個軀體的成熟。可是嬰兒不知道,他因著脫離了溫暖潮濕的子宮覺得懼怕,接著大哭。人與人的分離,是自然現象,可是我們不願。
我們由人而來,便喜歡再回到人群裏去。明知生是個體,死是個體,但是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裏的參與。於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
其實,這也是自然。
於是,人類順其自然地受捆綁。衣食住行永無寧日的複雜,人際關係日複一日的糾纏,頭腦越變越大,四肢越來越退化,健康喪失,心靈蒙塵。快樂,隻是國王的新衣,隻有聰明的人才看得見。
童話裏,不是每個人都看見了那件新衣,隻除了—個說真活的小孩子。
我們不再懷念稻米單純的豐美,也不認識蔬菜的清香。我們不知四肢是用來活動的,也不明白,穿衣眼隻是使我們免於受凍。
靈魂,在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淨。感官,退化到隻有五種。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感應到其他的人已經麻木的自然現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奸笑。
每一個人都說,在這個時代裏,我們不再自然。每一個人又說,我們要求的隻是那一點心靈的舒服,對於生命,要求的並不高。
這時,我們同時想摘星。我們不肯舍下那麼重的負擔,便是住在一顆星球上,為何看不見它的光芒呢?
這裏,對於一個簡單的笨人,是合適的。對不簡單的笨人,就不好了。
我隻是返璞歸真,感到的,也隻是早晨醒來時沒有那麼深的計算和迷茫。
我不吃油膩的東西,我不過飽,這使我的身體清潔。我不做不可及的夢,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腳,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閑安穩。我不跟潮流走,這使我的衣服永遠長新。我不恥於活動四肢,這使我健康敏捷。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烈的友誼,這使我少此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盡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地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隻要這一切出於自然。
我不求深刻,隻求簡單。
作者簡介
三毛,(1943—1991),台灣作家。曾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後肄業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散文。彙編成集,取名為《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心香一瓣】
簡單就是快樂。為了名利而活隻能使我們變得複雜和勞累不堪。
要麵子,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反而會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