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劉鬆,是一個八十歲的怪老頭。他是混元教的創始人樊明德的再傳弟子,而劉之協則是劉鬆的座下大弟子。早年劉鬆師承樊明德,以混元教忽悠人,結果遭到官府嚴打,將其流放到了甘肅德隆縣。弟子劉之協護師心切,自願陪伴師傅踏上了漫漫流放之路。等到了甘肅之後,劉鬆就對劉之協說:徒兒啊,這裏的生活太艱苦了,為師受不了啊,快點想個法子,及早脫貧致富吧。
劉之協道:師傅,可是咱們的混元教已經被官府取締,沒辦法再用來忽悠人了。
劉鬆笑曰:徒兒啊,你缺心眼啊,混元教被取締了,你就不能換個名啊?嗯,我看三陽教就不錯,以後咱們就叫三陽教了。
此後劉鬆、劉之協師徒二人,就四處傳播三陽教。三陽教說起來麻煩,但實際上的功能就是收錢,隻要你信了我三陽教,就得把銀子給我送來……由是八十歲的怪老頭劉鬆,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迅速脫貧致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現在劉鬆東窗事發,捕探衝入門裏,將正在啃雞腿的怪老頭按倒在地,扒開他的火炕一看,大家全都驚呆了。
怪老頭劉鬆睡的,哪裏是什麼火炕!那是一座用銀子砌起來的炕。
這就怪不得劉鬆都八十歲的老頭了,還要堅持創立三陽教,原來這是最容易賺錢的工作啊。那些銀子,被捕探偷了點,地方官偷了點,大家又一起私分了點,最後報上去說:繳獲紋銀兩千兩,請朝廷予以嘉獎。
可兩千兩這個數字,也嚇壞了乾隆。
乾隆問:那劉鬆,都八十多歲的人了,他還能活幾天?為什麼他不把那些銀子花掉?為什麼不用來包二奶?為什麼?
答案隻有一個:白蓮教行將起事,需要銀子!
傳旨:拿住劉之協,務須拿住劉之協!
(20)如何讓財產合法化
吊詭的是,乾隆一聲令下,捕探四出,搜捕劉之協的時候,老劉卻正在河南扶溝,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正在接受調查。
起因是劉之協又弄到二百兩銀子,就給師傅劉鬆老頭送去,行至扶溝,恰好當地發生一起竊案,失竊二百兩紋銀,與劉之協身上帶的銀子數目相同。於是他就擔上了嫌疑,被拉去官府,配合調查。
知縣把驚堂木一拍:堂下跪者何人,報上名來!
劉之協:小民劉之協,安徽太和人氏。
知縣:劉之協……這個名字好耳熟啊,讓我想想……想不起來……想不起來先喝點酒再說……哧溜……咦,那下跪之人,你有何冤?為何要跪在堂下?
劉之協:小民……小民被冤枉做賊,實際上小民是清白的。
知縣:你既然是清白的,為何又會被人冤枉?
劉之協:正因為小民清白,所以才會被冤枉啊。真正有罪之人,是沒辦法冤枉他的。
知縣:有理,有道理,那你先取保候審,待本官慢慢查來。此案未結之前,你不可以離開扶溝,要隨叫隨到,隨時配合官方調查,明白嗎?
劉之協:……還取保候審……小民謹遵大老爺吩咐。
等劉之協走後,知縣苦苦思索:這劉之協是誰啊,怎麼名字這麼熟悉啊?劉之協劉之協……順手拿過來刑部發來的海捕文書,瞪眼一看,驚呼一聲:我說這個名字咋就這麼耳熟呢,劉之協原來是邪教頭子!趕緊……趕緊去再把他逮來……可是那劉之協又不缺心眼,早已是逃之夭夭。
劉之協就這麼莫名其妙地逃了,乾隆怒不可遏,下令立即將扶溝知縣押送到京城,由乾隆親手用刑,從此沒人知道這名知縣的下場。
此後就是全國大搜捕,務必要將逃犯劉之協捉拿歸案。卻不想這次搜捕激怒了一個女英雄,齊王氏王聰兒橫空出世,殺戮四方,直攪得周天寒徹,為乾隆離休後的日子增添了一段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