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逛露天的菜市場是一種享受,幹幹淨淨的地麵,擺放有序的蔬果瓜菜,逛著就令熱愛一切小事物的人心生雀躍。
天氣好的時候太陽雖大,有路邊濃密的梧桐樹蔭遮蔽頭頂更添情趣。
在菜市場,最吸引我眼光的就是水果攤和乳酪店,皆因包裝十分討喜。水果攤琳琅滿目,各種嬌俏飽滿的莓類和嬌豔欲滴的葡萄濟濟一堂,紙皮盒子裝著乖巧的紅醋栗,身為水果愛好者的我都要尖叫起來了。覆盆子和紅醋栗都長得很可愛,最後我買了草莓和藍莓回住所馬上洗來吃,莓類愛好者表示價格比國內大有優勢。
乳酪店的主色調是白色和淺黃色,乳酪有幾十幾百種,或香或臭,或軟或硬,或白或黃,或貴或便宜,或新鮮或發黴。
法國人形容腳臭是說“腳聞起來像乳酪”,但是這腳臭一樣的乳酪卻被切成漂亮的小塊裝進雅致的木盒子。
在南法一帶,橄欖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醃漬和新鮮橄欖,包括橄欖油,被廣泛運用在法式料理中。橄欖油口味比其他國家多得多,還有黑鬆露等有趣的口味。鐵皮罐子裝著的橄欖油,帶著色彩繽紛的標簽,口味繁多,黑色代表黑鬆露、橘黃色代表橙子、綠色代表羅勒葉……食物的包裝本身除了功能性,更添加一份化裝舞會的效果,令過客覺得內容物值得被期待而停下腳步慢慢端詳。
我還路遇了著名的法式甜點馬卡龍,在麵包店的櫥窗裏像個漂亮矜持的少女。馬卡龍是路易十四最愛的糕點,起源於意大利並在法國發揚光大,是法式甜點中的代表作,天生帶著貴族的風範。它是以全蛋白製作的餅幹,因不加麵粉,所以口感外脆裏軟,被譽為是“少女的酥胸”。馬卡龍是現在國內最流行的甜點之一,五星級酒店的下午茶不出現幾個圓滾滾的馬卡龍似乎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但離開巴黎之後,我吃過的馬卡龍似乎都很幹,再也找不到最初銘記的驚豔感覺。
隨處可見法包,這是法國人最親密的朋友,相當於南方人的米飯、北方人的麵,是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主食。正宗的法包是外脆內軟,剛吃到嘴裏有一點兒幹,但是越嚼越濕潤,而且散發出特有的鹹香。法包所含熱量很少(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油氣),和一心想要保持身材的法國人最合襯。拿著一個牛皮紙袋,裏麵露出半截法棍,再飄灑出數片青菜葉子,就是街頭最尋常也是最美的一景。
蔬菜攤上,看到洋薊出類拔萃地躺在木板上,有人叫它“法國百合”,長得像放大很多的蘆筍頭。食用時必須一瓣一瓣地剝下來吃,方能嚐到如同雪山甘泉般甘甜可口的口感,至於烹飪方式,無論是烤、油炸、水煮,乃至搭配製成沙拉,都甚為甘美。苦苣略帶苦味,通常會跟其他菜一起做成沙拉。巴黎人的沙拉裏麵並不會放各種香甜黏稠的沙拉醬,就加點白醋拌一拌,同樣是一種低油少鹽有利於修身健體的健康食物。
我隻是走進了最普通的菜市場,卻收獲了不少對細小事物的堅持和尊重。大概本地人會覺得這都大驚小怪,但是在我看來,各種小細節正應了一個說法:巴黎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不會想它實不實用,而是想它好不好看。即使是最終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他們也要用徹頭徹尾的美感去令到整件事情看起來體麵而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