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用美救鳳梨酥(1 / 2)

一直都很喜歡看台灣人寫的廣告詞和文章,從意識形態廣告公司的那句著名文案“三日不購衣,便覺麵目可憎;三日不購物,便覺靈魂可憎”,到電梯廣播那把溫柔的女聲輕輕說道“電梯要關門了”,你都會體會到,台灣人是善於和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像是他們骨子裏麵的東西,總有能耐把事情說進柔軟深處,叫人回味萬分。

這種行銷和策劃的能力,在我最近一次的台灣行中又再次被刷新了認知。一直以來,我對於旅途中買各種盒裝餅回家送人的“陋習”總略有腹誹,逛手信店也總很沒節操地藏在人流裏麵試吃一番就作罷,除非是自己實在很喜歡的玩意兒,才能有很大的毅力不遠千裏背回家去。而在台中市的“宮原眼科”,我卻逛到買不停手,身為一個愛裝文藝又愛複古的人,深深覺得這家店就是為我定造。

為何叫作“宮原眼科”,是因為手信店所在的建築是日治時期台中最大的眼科診所,日本戰敗後眼科醫院變成了台中衛生院,其後更經曆了“921”大地震的摧殘而變成危樓。如今舊建築被盤活成為手信店,一樓販賣冰激淩和各種台灣特色伴手禮,二樓是餐廳,店內裝潢是我鍾愛的複古魔幻風格。

當然,最具特色的還是印在餅盒上的或原創或摘抄名家妙語的文案。

“我希望我能知道如何戒掉你。”表達的是對牛軋糖的喜愛。

“我們於日常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兒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很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表達對甜食的讚賞。

“保險更短,生命更長。”針對鳳梨酥不添加防腐劑的公告。

文案已然打動人,加上極盡華美和懷舊的包裝設計,讓每一盒特產看起來都像一本等待開啟的歐洲古書,充滿神秘氣息。叫我想發揮“買櫝還珠”的寶貴精神,買回去和大家分享一份甜蜜,但要記住,所有盒子都是我的!

常因為瓶子和罐子才買一件食物,滿足口腹之欲很重要,給眼睛吃冰激淩也是樂事。旅行團的每一個購物點對遊客來說都是浪費生命的折磨,而美的力量卻能讓人自投羅網。我想起了台灣隨處可見的一句標語“用美救台灣”。通過美好的文藝包裝後的鳳梨酥和太陽餅,讓被庸俗的人也得救。

鳳梨酥的前世今生上一篇寫了鳳梨酥的美好包裝,卻還沒來得及細細討論鳳梨酥本身。我本來是不大愛吃餅的,隻在台中“宮原眼科”忍不住買了幾盒,回來一吃居然還真不錯!那麼我們就來好好討論一下鳳梨酥吧。

就像大陸每個縣市都有一個隻有自己知道的“特產”一樣,台灣人都覺得本地鳳梨酥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珍寶。

雖然我很愛台灣,但我真的不認為一個普通路人能吃出A牌和B牌鳳梨酥的區別來,除非它們的質量好壞差得太多。比起包裹在麵殼裏的鳳梨醬,這個酥的最誘人之處,其實是滿足食客對台灣味道的想象,對鳳梨滿地的南國風情的收藏。

鳳梨酥大約誕生在20世紀30年代,原型是閩南和潮汕地區嫁女或祭祀時用的“喜餅”。喜餅是用綠豆、芋泥或者麥芽糖做餡兒的餅子,除了過年拜神和結婚生子之外,如今的人們是不怎麼愛吃的並不是這喜餅不好吃,但實在太油(大量豬油)、太甜(巨多蔗糖),吃一口就膩掉,不求飽的人不會愛上。

把鳳梨填進喜餅,歸根結底是小農時代對物產的尊敬,是對昂貴食材的儲藏方式。在古早時代,鳳梨可是金貴玩意兒,還是小苗時就被訂購,一從地裏收割起來就馬上被送到罐頭廠,糖漬罐裝,然後再被送到日本的東京、大阪,成為田中大叔們帶回家獎勵孩子的佳品。既然要做罐頭,就必然會在加工過程中留些邊角餘料,吃不起罐頭的人們會把這些邊角餘料收集起來,熬製成鳳梨醬。第一個想出這方法的人是誰,現今已“鳳梨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