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當代書畫藝術批評(1)(1 / 3)

審美與文化:理解書法經典時空的兩個維度①

書法的時間性與空間性是一個關涉到書法藝術本體的核心問題。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譜係中,書論家更多的是將精力放在書法與書寫者的生命、性情、氣質、德性、品格等內在精神意蘊的關係方麵②,少有對書法的時間性與空間性問題進行自覺、深入的探究。但這並不表明古人對這個問題緘默不語,漢、晉書論家所討論的“書勢”、“筆勢”等範疇就體現了古人對書法空間、時間問題的關注。尤其是有唐一代對書法規範的建立與完善,表明人們對書法的空間構型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思考,最能代表這一成就的是傳為歐陽詢所著的《三十六法》。宗白華從美學層麵考察了《三十六法》中的結體原則後提出:中國書法裏的結體顯示著“中國人的空間感的形式”③,而且還認為書法中的空間感型,直接影響到中國畫中的空間意識,或者確切地說,中國畫裏的空間構造,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④該著作的理論價值,可見一斑。但需要說明的是,《三十六法》解決的還是單個字的結構問題,其關注的是字的內部空間如何組織的問題,屬於“界內空間”,而字之界外的空間則沒有被納入考察範圍①。

僅僅關注空間,還隻是觸及書法藝術的表層,作為一種表現力極為豐富的徒手線藝術,書法的真正本質是時間性。書法的線條,舍去了形體、色彩、質地等一切具象性的元素,在線條的自由遊走過程中展露書者的內心世界,運動性和時間性是書法更為內在的品格。關於這個問題,當代書學界已有不少學者探討過②,但從已有的成果來看,大多都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學熱”的學術情境下展開的,他們自覺運用西方的藝術及美學理論來研究書法③,傾向於將書法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形式構成,多從書法的藝術本體、審美特質、形式美感、主體及創作、藝術風格、書法接受等角度展開研究。其中,時間與空間是所有問題的交彙點,無論是談線條、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節奏,還是談抒情、表現、意境,甚至談書法的本體、風格和接受等,最終都繞不開時間與空間。可見,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時隔二十多年,學界關於書法時空問題的探究仍在進行,特別是在關於“現代書法”的討論中,書法的時空性問題重新被推到學術的前台④。

前賢關於書法的美學研究(尤其是時空問題)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此前的書法研究主要是圍繞經典書家及作品進行文字學、文獻學、曆史學、文學、考古學等方麵的考訂論證,關注的是書法個體的器物文化層麵。而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研究,則是從哲學、美學、藝術學等角度考察書法的藝術本質、審美品格、理論範疇、創作心理等問題,關注的是書法整體的思想文化層麵。前者是個別的、局部的研究,後者是一般的、係統的研究。這種研究範式的轉換,為冬烘氣十足的書學界吹進了一股清新空氣,研究模式由單一走向多元。第二,80年代開始對書法美學的研究是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成立、第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舉辦、全國高校書法專業的設立等書壇盛事同步進行的,書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而書法美學研究為書法本體意識的自覺提供了理論支撐,書法逐漸從文字學、文學、文獻學的附屬品地位獨立出來,成為有著自己的話語方式、表情功能和價值訴求的藝術門類。第三,時空問題作為書法美學中的一大關捩,不僅要求研究者跳出用筆、結字、章法等技法問題,直接追問書法的本體存在,同時還將導向對書法的“所從來”(傳統)與“何所往”(未來)的深刻反思,並引向對當代書法命運的理性求索。本文緊承前賢關於書法時空問題的研究,結合當下書法發展的現狀,對這一問題做一些嚐試性的思考,以求教於諸位方家。

綜上,前賢關於書法時空的研究是從美學層麵展開的,這一研究非常關鍵,意義重大。但這並非問題的全部答案,它不能代替也不應排斥從其他角度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代學科體係雖然將書法歸到藝術學之下,構成造型藝術的一個門類①,但是書法所關涉到的學科譜係卻不亞於任何一個一級學科。它與哲學、美學、藝術學、文學、文字學、文獻學、曆史學、考古學、教育學等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書法在知識構成上的這種廣聯性要求我們在對書法本體作美學追問的同時,對這一思考路向的排他性保持一種應有的審慎。因為自康德以來,美與真、善就劃清了界限,美由形式直接呈現,克萊夫·貝爾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80年代“美學熱”時期,西方各種理論湧入中國,特別是受西方現代藝術思潮與理論的衝擊,使得近三十年來的書學體係建構更多地依賴於西方的美學和藝術理論。因此,在書法時空問題上,學界也多取美學的或形式的視角,將書法看成是帶有時間性的抽象的空間構型藝術。時間性是書法發生的原因和過程,空間性是書法展開的結果,時空交叉是書法“合時、空”特征的表現形態①。學界對書法時空的思考更為深入細致和實證化了,其中書法空間由對字內空間(結體)、章法空間(字間、行間關係)的探討過渡到對“均衡空間”與“形式空間”的區分②;書法時間問題也由對書法時間特征的一般性描述發展到對線條運動特征的科學分析③。這類時空我們可以稱之為審美(技術)層麵的時空。但是,除此之外,還應有文化(意義的)層麵的時空,舍此就無法全麵理解書法的理想形態④,尤其是那些書法經典作品。可以說,審美與文化是書法時空的兩個維度,它構成了書法的雙翼。前者是表,後者是裏;前者是顯,後者是隱。但這二者合則雙美,離則兩傷。接下來的問題是,何謂“文化時空”?它與“審美時空”的關係如何?“文化時空”的提出對書法的本體確證與創作發展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