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楔子(1)
我本無心為王,奈何天道無常……
——聞誌
…………
大治二十三年末,天景城飄著雪。不遠處的市坊人們正在忙碌著準備過年用度,瓦舍酒肆中人聲鼎沸,文人才子吟雪做賦文骨凜然,佳人踏雪顧盼生姿。景河上船隻盡力來往,番邦來貢,順著河流溯江而上前往皇家碼頭,江邊花船穿來陣陣琴音,吳越軟語聽的客人骨酥耳熱。橋頭巷尾叫賣聲不絕於耳,天景城如同一副美麗的畫卷,迎接著新年迎接著外來之人。這個新生的王朝雖然仍有不可避免的腐敗滋生,但是又賴於良好的監察製度,吏治大致清明,多數有誌邁入官場的而又出身寒門的子弟,在這個時代無疑是個好消息,他們的才華可以通過相對公平的科舉試得以施展。所以進京趕考的書生絡繹不絕,提前找個好點的客棧以應對來年的大考。城中巡查隊伍形事舉止,無一不證明了他們的精銳,確確實實實在為老百姓的安全做保障,很少有魚肉百姓的行為。如果你以為天子腳下吏治最好,那你絕對錯了,正因為是天子腳下更容易燈下黑,看官吏如此表現可見新朝國泰民安,好一派盛世繁華。自本朝太祖聞誌起兵反前朝開創天安王朝已有二十三年。人民經曆了亂世,迎來了久違的和平。隨著上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戰爭與動蕩已成往事,漸漸的被人們所遺忘。縱然沒有全然忘記,但聖明的君主帶來的盛世已然是人們忘卻了那個輝煌百年慢慢走向腐朽的舊朝。
是啊,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老百姓隻管誰能帶來和平,帶來舒適的生活,可以吃飽穿暖,可以有點閑錢,在瓦肆消遣,時不時上酒舍喝口小酒,可以過個舒心的年,除了那些野心家誰又在乎當朝君主姓什麼呢,姓張還是姓李或是姓聞有意義嗎?頂多是茶餘飯後的一點談資,講講不知從哪穿出來的皇宮逸事,講講才子佳人的傳奇邂逅。聽著講者都無心,隻是一種消遣,隻是一種簡單的快樂。老百姓要求真的很簡單,他們是單純的,也可以說是愚昧的,但不得不說這種簡單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前朝百年,還不是為他人做衣裳。對於上層的爾虞我詐,最後隻剩枯骨一堆,縱使天下第一,又有什麼意思呢?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付出才有回報,何不享受人生的樂趣呢?這才是真正的盛世,老百姓不需要當朝統一周邊的野心,他們隻要能吃飽肚子即可。隻要有一小塊自己滿意的地,有一個愛護子民的官,在這個農業為主的社會,老百姓還要奢求什麼呢,這已經是他們的全部了。
城中心屹立著老百姓稱之為一代傳奇的大治皇帝聞誌的皇宮,不論是哪個朝代,不論到什麼年代,最高領導人的住所絕對的居高臨下,或許是權利帶來的一點心理反應,總以為高人一等,俯瞰著自己建立的天安朝,作為天景城乃至全國的政治中心,享受著萬朝來貢,也負責著全國的安危。皇帝本來就是一項辛苦的工作,非常人能完成的,所以自古除了有限的幾個皇帝長壽,其餘皇帝很少能到古稀之年,這不得不說是封建皇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