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文學新景觀
馬季
世紀之交,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曆史性、飛躍性的變革,這一方麵為文學表現提供了巨大空間,一方麵也增加了文學表現的難度。在純文學寫作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的同時,文學圖書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娛樂化和快餐化的浪潮風起雲湧。與此同時,無門檻、低成本、交互性強的網絡文學,以全新的傳播方式和寫作形式異軍突起,成為捕獲空前發展機遇的一匹黑馬。稍作研究和分析不難發現,網絡文學的崛起並不奇怪,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我們所生存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關注這一現象,將有助於我們體驗當代的文化脈搏和生活潮流。
習慣於傳統紙質閱讀的人,或許一時還難以接受網絡文學崛起這個事實,更有甚者認為網絡文學破壞了傳統的文學理想。但我卻認為,網絡文學使新一代人以不同於過去的方式產生了自己的“理想”。隻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另辟蹊徑——可能是用“大話”方式講的,可能是在傳奇故事裏講的,也可能是在超自然的環境中講的。老實說,我們應該學會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因為文學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模式。
網絡文學發展了十年,目前仍處於迅猛之勢,雖未出現與傳統經典作品相匹敵的震撼之作,但作為文學新的成長空間,這裏的“景觀”不應該被忽視。就我個人觀察,區別於傳統文學的“個體寫作”模式,“集體寫作”模式是網絡文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說,網絡文學所表現出的集體力量遠遠超出了個體力量,這無疑為類型寫作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近年來相繼脫穎而出的架空曆史小說、穿越小說、新軍事小說、現代諷刺小說、戲謔小說、冷幽默小說,以及幻想類小說等,一浪接一浪,就是很好的證明。由此可見,網絡類型小說作為一股新的文學力量,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將有可能以“集體寫作”形式豐富當代中國文學的譜係。目前,人氣旺盛的架空曆史小說和穿越小說類型化已經較為完備,不僅網絡上廣為流行,落地出版後同樣在傳統閱讀中產生了廣泛影響,這應該說是新世紀文學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網絡文學是不存在的,文學的標準隻有一個,就是好的文學與不好的文學,放在網上和放在紙上沒有區別。不能說這種觀點沒有道理,但似乎有“以全概偏”之嫌。從曆史的角度看,傳媒革命無不對創作產生影響,甚至可以說,長篇小說這種文體的產生也和印刷業的興起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網絡作為新興媒體,對寫作產生影響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對創作機製的轉換也不無推動。我們知道,網絡文學的創作和閱讀過程,是被放在一個由網絡構建的立體維度中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平台,自由、靈動、有趣,給創作和閱讀帶來了全新的感受。網絡文學在表現形式上的多樣化,比如多人寫作、超文本寫作、多媒體手段等,是由網絡的性質所決定的。而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既是其不斷發展、走向成熟的表現,同時也是網絡文學前進過程中的外部要求,因為隨著受眾群體需求的日益豐富,接受主體對作品審美價值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從另一方麵看,網絡文學存在問題也有其必然性。文學畢竟是一個浩大係統的工程,由於網絡寫手大都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年輕人,過度的交互性也使作者很難靜下心來深刻思考生活、嚴肅創作,再加上外部市場因素的影響,網絡文學的作品質量很難得到保證。然而,現階段網絡文學存在的問題並不能掩蓋它自身的價值。就目前情況看,網絡文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網絡文學是時代精神的集中表現。在網絡文學發生、發展的這十年當中,世界發生了劇烈變化,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增添了更多的複雜性,全新的社會形態當然就給作家的表述帶來困難。而網絡文學恰恰是迎著曆史潮頭發展的,它不拘形式,追求自由表達,反而顯得輕鬆自如。一方麵它作為主流文學的補充,對中國文學的總體發展是積極有利的;另一方麵它作為一種新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給跨世紀的中國文學帶來了一絲新鮮的空氣。因此,網絡文學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如果將其放在“國家的發展”和“一代人的成長”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們就會發現,它的時代意義已經不是傳統文學所能替代的,它的時代特征非常明顯:有自由、寬容、真實、平等的原則;有寬闊無比的向別人學習、向自我挑戰的空間;有無拘無束、充分表達的民主權利。更重要的是,網絡文學基本上擺脫了對意識形態的依附,讓文學回歸到了新的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