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沙漠(下)(1 / 2)

沙漠中沒有提前修建出的公路行走,卡車隻能走在沙漠的表層之上,從早晨行駛到晚上,因為車軲轆陷進沙坑中的次數越來越多,一直找到了一條早期的河道,才算是一路上比較平穩行駛。

我借著月光的幫助下,發現河床中不僅僅有稀少動植物的枯骨,還有零希的人類腦袋骷髏骨,從來到這裏以來長時間的積累下,聽老一輩的駐紮兵,說這片沙漠在所有的新疆人口中,稱之為死亡之海。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裏,南北寬約400公裏,麵積達33萬平方公裏。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隻有四五毫米。

缺水的情況造成就算是沙漠的周圍區域,也不會有牧民牧羊的存在,沙漠沒有固定的人口。獵人定時造訪,但這一地區的土地實際上由於缺乏植被,而不為畜牧業者所用。

在車輛行走了四五個小時左右,看了一下手表已經是夜間八點鍾,前一段的時間都是微微的沙塵天氣,並沒有感到十分的不應。猴子是南方過來的人,起初非常不適應沙塵天氣。而北方人在每天適應沙塵天氣下,早已經形成了風沙眼。

這個時間段往往都是風氣不大之時,可是偏偏風聲漸漸大了起來,不停的有沙粒子吹進車鬥內,不少的隊員都被風沙打醒,嘴裏抱怨著沙漠中變化無常的天氣。

猴子從睡夢中醒來,摸了一下臉上,全是灰色的沙塵,抱怨道:“又要睡不好覺了!”

以我多年處在北方多風沙天氣習慣下,望了望天空發現原本繁星的天空,已經變得陰暗下來。通常在不發生沙塵天氣的地方,會以為是陰天要下暴雨的預兆,不過在大沙漠中,這種天氣的預兆,就是會有一場不小的沙塵襲來。

我的家鄉雖然也是經常刮起沙塵,不過比起大沙漠來言,根本沒有可比性。從強度上來說,沙塵分為:浮塵天氣過程、揚沙天氣過程、沙塵暴天氣過程和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在塔克拉瑪幹的沙塵級別,最低都是揚沙天氣過程,人的皮膚會因為風沙原因,年輕的在三十歲左右,皮膚就會變得粗糙。

車上坐著一位技術員,他叫馬林,天津本地戶口人,從事的專業就是風沙治理。從背包中拿出了測試風速的儀器,當看到了儀器顯示的風速,他就是徹底有了一些驚訝。

“八級!”他身邊的一位工程兵被風速嚇的驚訝叫道。

八級的風速就是沙塵暴天氣的預兆,能夠帶來的破壞是語言上無法描述。比如,我們營部在四個月前就是經曆了一次八級的沙塵暴,在風沙過後營帳的帳篷,包括做飯的炊具,全部給刮得無影無蹤,害的我們挨餓了四天時間,才是從外地運回來嶄新的裝備。

雖然,當時的濃見度在500米以內,不過技術員對我們說,可能隻是暫時的細微變化。如果風沙繼續的狂吹不停,極有可能發生更大規模的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