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學會控製情緒,學習社交知識(9)(2 / 3)

一個人主觀條件的改善,和客觀環境的改觀,將有利於適應他發展的良好機遇的產生。大量的人才成長史實證明,客觀機遇降臨時,自身膽識等方麵素質較強的人顯然要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它。才華出眾是抓獲機遇的最大資本。

對許多成功者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機遇次數是極少的,少的隻有一兩次,多的也僅四五次。因此,對於渴求成功的人,機遇的質量重於數量。要選擇對自身成長最有幫助的機遇,放棄那些對成才幫助不大的機會。盡可能使機遇在你的成才之路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創造機遇、爭取機遇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機遇,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力。若是耗費許多精力,好不容易爭得了機遇,但卻沒好好珍惜它,運用和操作時未能把握好,最後隻會功虧一簣而飲恨終身。

因此,當機遇向你靠攏時,盡管還帶著某些不確定因素,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眼疾手快,當機立斷,將它抓獲。握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但又有些古怪的精靈。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它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生。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嚐試,不願走崎嶇的小道,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常與機遇失之交臂。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性,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吃千般苦,曆萬道險,結果恰恰是他們能抓住“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遇。

可是,機遇不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來客,它不會戴著白領帶、穿著燕尾服、頭頂高帽來登門拜訪你。它對任何人都是公正的。它能悄悄地來到所有人的身邊。有的人眼疾手快,將機遇迎來做客;有的人卻麻木呆滯,使“到嘴的鴨子”逃之天天。要迎接機遇這位不速之客,需要下一番工夫,需要你開動智慧的頭腦。

把握機會是一種大智慧

在我們看來,大多數情況下機會是沒有規律的,它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我們身邊,如果不養成好的習慣或是恰恰相反,就算把寶石送到你手裏,你也會隨手丟棄的。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裏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麵,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請求老者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升起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都可以實現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撿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柱、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哭了起來,原來他剛才習慣地將一粒石頭隨手丟下海,丟下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它就是“心願石”!

如果把“不是機會”當做一種習慣,那我們永遠都無法得到機會的青睞,如同那個年青人,他已經養成了丟棄機會的習慣,隻能在悔恨中度過一生。

大膽秀自己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隻適合過去,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個人無論才能如何出眾,如果不善於把握,那他就得不到伯樂的青睞。所以人需要自我表現,而且自我表現時必須主動、大膽。如果你自己不去主動地表現,或者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你的才能就永遠不會被別人知道。

在電影《飄》中扮演女主角郝斯佳的費雯麗,在出演該片前隻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她之所以能夠因此而一舉成名,就是因為大膽地抓住了自我表現的良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