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流傳著一個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訪生活殷實的農夫阿利·哈費特,向他說道:“你若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土地;倘若能發現鑽石礦,還能讓你兒子坐上王位。”
鑽石的價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裏。從此,他對什麼都不滿足了。有天晚上,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老者請他指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頭,但阿利·哈費特聽不進去,執迷不悟,仍纏著他要他說。老者隻好告訴他:“您去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淌著白沙的河,若能找到這條河,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
於是,阿利·哈費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家人寄宿在街坊家裏,自己出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寶藏。他終於失望,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死了。
可是,這故事並沒有結束。
一天,買了阿利·哈費特房子的人,把駱駝牽到後院的一條小河邊讓駱駝喝水。當駱駝把鼻子湊到河裏時,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那人立即挖出了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他將石頭帶回家,放在爐架上。
過了些時候,那位老者又來拜訪這戶人家,他一進門就發現了那塊閃光的石頭,不由得奔上前。他驚奇地嚷道:“阿利·哈費特回來了?”
“他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院小河裏發現的。”新房主答道。
“您在騙我。”老者不相信,“我走進房間,就知道這裏有奇跡。別看我有些嘮嘮叨叨,但我還是認得出這是塊真正的鑽石。”兩人跑出房間,在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很快就挖出一塊更光亮的石頭,而且以後又從這兒挖掘出了許多閃光的石頭,包括給維多利亞女王的那塊有名的鑽石也是出於此。
讀完這則故事,我們會為阿利·哈費特的執著感動,可憐他的遭遇。撇開這則故事純粹的偶然性,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鑽石其實就在我們腳下。
現實的繁華和誘惑很容易讓我們浮躁。我們很多人都喜歡談理想、談未來,確實每個人都有未來,“談未來”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很多人沒有在自己現在的擁有中發現未來,而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未來在其他地方,為了並不存在的東西折騰幾個來回,卻仍然一無所獲,顧影自憐時發現已是形容枯槁。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腳下都有一座鑽石礦,隻是有的人忽視腳下,將希望寄於遙遠。而有的人就在自己腳下躬身耕耘,說不定哪一天,就覺得眼前一亮,發現原來機遇就在腳下,就在心裏。
變通的智慧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所以在機會麵前,人應該學著變通,不能死鑽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換條路。有更好的機會就趕快抓住,不能一條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人也應該掌握變通的智慧。
有這樣一個故事:
村莊裏有一位對上帝非常虔誠的牧師,40年來,他照管著教區所有的人,施行洗禮,舉辦葬禮、婚禮,撫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是一個典範的聖人。有一天下起雨來,傾盆大雨連續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漲,迫使老牧師爬上了教堂的屋頂。正當他在那裏渾身顫抖時,突然有個人劃船過來,對他說道:“神父,快上來,我把你帶到高地。”
牧師看了看他,回答道:“40年來,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施行洗禮,舉辦葬禮,撫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我一年隻休一個星期的假期,而在這一個星期的假期中,你知道我幹什麼去了?我去了一家孤兒院幫助做飯。我真誠地相信上帝,因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駕船離開,我將停留在這裏,上帝會救我的。”
那人劃著船離去了。兩天之後,水位漲得更高,老牧師緊緊地抱著教堂的塔頂,水在他的周圍打著旋轉。這時,一架直升機來了,飛行員對他喊道:“神父,快點,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帶在身上安好,我們將把你帶到安全地帶。”對此老牧師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講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對上帝的信仰。這樣,直升機也離去了,幾個小時之後,老牧師被水衝走,淹死了。
因為是一個好人,他直接升入天堂。他對自己最後的遭遇頗為生氣,來到天堂時,情緒很不好。他氣衝衝地在天堂中走著,突然問碰到了上帝,上帝驚訝地看著他,說道:“麥克唐納神父!你怎麼了?”牧師凝視著上帝,說:“哦!我的上帝140年來,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讓我被淹死了。”
上帝回望著他,迷惑不解地說:“你被淹死了?我不相信,我確信我給你派去了一條船和一架直升機。”
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類似於船與直升機的機會不止一次出現,你需要的隻是正確地認識它們。當你為自己確立了目標之後,你真正能做的隻是抓住機會。這樣,那些令你熟視無睹的看似偶然的事件就會變成真正的機會。幾乎任何一件事都會創造出一種機會。即使是偶然的不幸事件發生,你也應努力接受,勇敢麵對現實,不要把它們作為無所事事的借口。
等待不如創造
“沒有機會”永遠是那些失敗者的托詞。當我們嚐試著步入失敗者的群體中對他們加以訪問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告訴你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不能得到像別人一樣的機會,沒有人幫助他們,沒有人提拔他們。他們還會向你抱怨好的地位已經人滿為患,高級的職位已被他人擠占,一切好機會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總之,上天對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