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裏長滿雜草。”哲學家說:“對,曠野裏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你們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隻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隻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我們再來相聚。”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完善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個更高層次的自己覆蓋現今的自己。
而這,正是超越。
做人做事,剛柔並濟
劉悼是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她活潑、熱情、大方、幹練。她挑選了一家知名度較高的合資企業,並如願做了公司的文員。
劉悼挑選合資企業是因為這樣更容易實現自己的抱負--當個領導。她要在這裏學習外國人先進的管理經驗,同時也積攢點錢,為日後自己的發展打基礎。因此,從底層做起的思想準備很充分。
她所在的辦公室連她才5個人,一個是四十多歲的查理,一個是與她年齡差不多的張超。查理是頭,經常與領導外出談生意,張超忙著永遠也不見少的文件資料,每當電話鈴聲一響,張超總是朝劉悼努努嘴,示意要她聽電話,她手頭的活再忙也得放下。要是有客戶來,端茶遞水也總是劉悼幹的活。至於業務上的事,任劉悼怎樣態度謙恭地請教,查理和張超都挺會裝聾作啞,除了是或不是,絕不多說半個字。
同事間的冷漠是劉悼最不理解的。如何適應一個冷漠的環境成了劉悼的心病,這樣的事情是每一個踏入新環境,特別是初入新職位的人都會碰到的,所以盡量放低姿態,用自己的誠懇打動別人,是你應有的心理準備。劉悼的行為體現了這個原則。
做人做事,剛柔並濟。生命的延續是艱難的,為了活下去,一個人必須辛勤地做事。為了成長和發展,必須努力克服挑戰,設法解決許多難題。所以做事做人要剛柔並濟,肯吃苦的人,不但精神生活充沛,得到的物質回報也多。這種人健康有活力,前程樂觀。反之,好逸惡勞的人,會逐漸消沉、墮落。
做人做事,剛柔並濟,代表一個人肯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一位肯擔當、不敷衍塞責的務實者,他們肯在失敗中尋找教訓和經驗,肯在順境中居安思危,冶煉自身,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鍥而不舍的樂觀和衝勁。當別人笑他們不懂得享受時,他們卻暗暗地告訴自己:勞動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依我們觀察,這些人的幹勁是多方麵的,他們不但事做得好,家務和教育子女都很成功。
幸福是從我們的勞動、做事中產生的,事業是幸福的最主要源泉。很多民俗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幸福來自做人做事,剛柔並濟的真理。
有歌詞唱道,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趟大河。不管你是否願意,生活總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地將難題、困窘推到你的麵前,讓你時常領略到爬山、趟河的滋味。所以必須做人做事,剛柔並濟。
以德服人
中村是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大臣,他生性溫和,慎思密慮,為人處世極諳收買人心之道。
當時,德川家族中有一位名叫德川秀忠的將軍,此人手握兵權,非常討厭別人抽煙,於是,他在軍中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士兵抽煙者,一律斬首。
有一天晚上,幾個負責守衛城門的士兵在站崗時,發覺天氣寒冷,又無事可幹,想到深更半夜的肯定沒人前來巡查,便躲在陰暗處每人點了一根煙。
哪知這一天,中村正好閑來無事,出來巡視。當士兵們發現中村時,掐滅煙頭已經來不及了。士兵們心想:這下人贓俱獲,看來性命難保。一個個驚恐不安,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裏。
中村若無其事地走上前去,先問了一下守衛的情況,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剛才抽的煙讓我也抽一口,怎麼樣?”
士兵們誰也沒想到中村會有這樣的要求,疑惑不解地望著中村,但還是乖乖地拿出香煙交給中村。中村接過來,津津有味地抽了幾口,便把香煙退還給他們。
“沒想到煙這麼可口,謝謝!”
說罷,轉身走了。剛走了幾步,他又轉回來對士兵們說:
“今天的事,我也有份,希望今後再也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要知道,你們的將軍可是最討厭抽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