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臨終前留下遺言,人生人滅是自然規律,應該坦然處之,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中國曆史上有聖人喪失愛妻不但不悲痛欲絕反而鼓盆而歌者,說的就是對待死亡這種自然規律的一種超脫的態度。我輩不能與聖人相提並論,但是卻可以從聖人的故事那裏受到不少啟發,找到不少慰藉:父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活得瀟灑;父親一直都在懷念早他九年去世的愛妻,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與她重新結伴在九重霄上,繼續他們最鍾愛的世界漫遊,他終於如願以償了。親愛的父親,您慢走!
侄女小婷婷的來信,雖然她的中文因為常年生活在海外顯得幼稚和生疏了些,可是文字倒是像她爸爸,來得真切感人,催人淚下(我常常笑三弟是錯別字連篇但是妙語連珠),難怪人說感人的文章未必要文字華麗,發自肺腑的語言才最能打動人。特連同錯別字原汁原味轉抄如下,佳文共賞之:
親愛的家庭:
今天爸爸告訴我爺爺走了。我心裏有兩種感覺:
第一:很傷心。奶奶去世的時候我還太小,不懂事,而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地)感覺到失去親人的痛苦。
第二:很高興,覺得自己真幸福有一個這麼special的爺爺,一個遊覽過世界,80歲還參加遊泳比賽的爺爺。我的朋友還常問我“你那滿身肌肉的爺爺還好嗎?”而最總(重)要的是他那年輕的思想,我每一次跟他聊天相(像)在跟自己的同學聊天一樣放鬆,他常常比我還開放,還看的(得)開。
雖然從離開中國後我沒有跟他在一起過很長時間,但是在那些短短的日子裏他教了我一些簡單但有(意)義的作(做)人的道理。我很高興在我的記憶裏他最後的形象也是個充滿毅力和愛情的爺爺。
生死隻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吧,雖以(然)我也不會為他去世太難過應(因)為我知道他和奶奶永遠在我們的身邊,也會為我們不管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上的成績感覺到驕傲。而爺爺也是我的驕傲。
婷婷
2007年7月29日
PS:我的中文還不是太好,希望沒有表達錯我的想法。
父親最信奉的一句名言是:“機會永遠送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他不知道對我們兄弟們說過多少遍,對我們的人生影響極大,而他自己更是一輩子孜孜以求,身體力行,無時無刻不在做準備。
父親的一生是多難的八十三年:軍閥混戰,哀鴻遍野;國土淪亡,八年抗戰;煮豆燃萁,國共內戰;文化革命,十年浩劫。可是他從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對生命執著的追求猶如一泉溪水奔騰不息,永不回頭。宋朝大詩人楊萬裏的一首詩是對他一生奮鬥不已最恰如其分的寫照: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千村。
2007年7月28日,從南京探望父親回來在舊金山機場接到四弟為模的電子郵件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思緒萬千,一邊等飛機,一邊提筆寫下心中感受,竟不覺誤了飛往達拉斯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航班。辦妥了下一班航班後索性繼續寫完了這篇文章。回到家中,夜不能寐,隨即輸入計算機整理成此文,寥寥千字難抒對父親的回憶和懷念,所喜者留下幾行真實的感情筆錄,生活平庸忙碌甚少有如此情感觸動令人思考,人生若有所思若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