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卻很鄭重的告訴自己手底下的所有人,東方百貨絕對不會是皮包公司。紮根於都城,為都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奉獻。
西梅到做到,還真的沒有再出現在四合院。整整十五過去了,張曉東也不再理會外界事物,一切事情都交給下麵人去做。
隨著東方百貨的不斷發展,顧客的不斷增多,東方百貨成了一些人生活中的日常,不可缺少的部分之後,原先的招工困難等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張曉東知道,這時候,全國形勢大致如此,很多人都認為私營個體經濟不是主流,甚至是非法的門路,做不得長久,所以私營經濟這時候招人確實是個困難的事兒,別高層管理人員,就算下麵的普通工人,同樣遭人唾棄。
但不管怎樣,一切都是向前的,發展的,經過不斷努力,還是有一部分人為了經濟願意選擇進入張曉東的手下。
通過這些日子的努力,總算把高層管理人員基本配齊,然後讓他們開始遴選中層管理人員,最終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有效的垂直管理體係。
當然,張曉東是不管,但人事和財會,都要經過他的點頭和簽字才能最終生效。
沒有西梅的日子,張曉東過得閑散,恬靜。
每就泡在文物堆裏麵,到點兒了自己做飯自己吃,唱唱歌,寫寫字。早上起來打兩趟拳,完全過起了隱居的田園般的生活。
每段德超過來彙報工作的時候,順帶著給他帶來一些生活用品,日子倒也過得優哉遊哉。
這樣的獨處,除了怡然自得,更加適合一個人思考。
思考未來和過去,還有當下。
思考時局,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思考人生百年。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麵,私營經濟的發現之路曲折而且艱難,社會地位也不高。但這幾年同樣是很多未來的大鱷們厚積薄發的大好時機,也是造就未來最多的中產階級的大好時機。
張曉東不打算再大規模的投入到商業裏麵去,尤其全國各地鋪攤子,明顯不是好時機。
張曉東打算把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做好眼下的百貨商場上,做成品牌和口碑,然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南邊兒,全力發展在南邊的服裝廠和建築工程公司。
這兩家公司做強做大,紮根下來,才有利於以後發展和擴張。
他不想再每擔驚受怕的,花那些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和無所謂的事情周旋。
這兩塊將會是目前幾年的重點和全部,也是未來的柱石。
與此同時,他還打算在這幾年,就利用這兩個公司的發展,來養出一支科研隊伍。
對,他要養一支屬於自己的科研隊伍,未來需要這樣的人才。
但目前隻是構思,等時機成熟了,能夠招攬到人才的時候,他必然要做這件事。
有了這些,未來他能夠走得更加從容,也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