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幸福——它的悖論與詩學(1 / 1)

我懷疑在行駛中的人生這列火車上,是否真的裝載過幸福。通常當我們在標有“幸福”標簽的包裹中翻檢時找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有時,在中途轉運時將一些以為無用的、過時的、累贅的東西扔下,以便騰出地方裝載一些時髦的、漂亮的、苦心追逐到的東西,過後往往發現扔掉的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幸福。

幸福就像一個謎,讓人費心思去猜,我們分明在別人那裏看到過幸福,可一旦到自己手裏馬上就變味;或者,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看不見,當它遠離我們才驀然發覺,可為時已晚,唯有對它的背影投去深情的一瞥,嫋嫋從心中升起一縷遺憾與惋惜的哀歎。

幸福就是這樣——隻有在它“不在場”時才會對它有所了解,產生深切的向往之情;要看幸福這張真切的臉隻有通過不幸這麵鏡子,這是無可逃避的悖論。當你處在幸福之中時你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你會抬頭仰望更高處,從而拋棄現有,過後便後悔莫及。如同那首歌所唱的:“看見的/熄滅了/消失的/記住了。”幸福就是一朵彼岸花,一個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當然,人到這世上都是為了追求幸福而來的,甚至可以說,人在這世上一切的原動力和一切選擇的動機就是為了趨近幸福。我並不否認在這世上有幸福存在的可能。

但是,通往幸福的道路更像是亞裏士多德詩學中的“轉折”;當我們充滿青春的活力,清澈的目光注視著生活的遠方,夢想著一片片美妙的前景,心靈飛躍地平線外的目標;當我們努力超越一道道過往的險境後,才發現那裏並非如夢境中那樣奇妙,有的僅僅是一些跳舞的磷火,在點燃著一個虛幻的夢……維特、苔絲、安娜·卡列尼娜等就是這樣一步步陷入困境。人生猶如格律詩體,經過起、承、轉、合之後,往往發現由追求幸福開始,最終便歸入不幸。

幸福不僅僅是一份滿足的感覺、一種期望的獲得與意願的達成,幸福更是一種哲學沉思中的希冀與憧憬,是人生完滿的理想境界的到達。

智者歌德深切地懂得幸福的體驗隻在於一瞬間,並且需要一生去求索、追尋。他在長詩《浮士德》中,讓浮士德耗盡一生去追逐幸福的一瞬感覺:“在那一瞬間,我會說‘停一停吧,你真美麗’,我的塵世生涯就會永駐人世。帶著對這樣的高度幸福的預感,我現在享受這最高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