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章 少年、陽光、生死(1 / 2)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劍殺生一》更多支持!

韋南不是偽男,他老來得子的老父親告訴他,韋是祖姓,南則代表南州。韋南的父親年輕的時候從南州逃難來到中州,並在淩雲山脈中的小山村裏落了戶。

韋南的名字是父親鄉愁的憑寄。然而韋南多次問詢祖地,老父親卻一直沒有告訴他,直說不用去找,也不用回去。韋南慢慢長大也就慢慢放下了疑惑,他自己一家幸福就好,若父親想回去,長大了再陪父親回去就好了。

十三歲的韋南身形修長,個子都快趕上平常人家十五六歲的孩子。稚嫩的臉龐上時常洋溢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性格開朗,待人接物謙遜有禮的韋南總是能和周圍的相處的很融洽。

這得益於他年邁的老父親。韋南的父親是村裏的私塾教習先生,四裏八村有名的文化人。花甲得子老人並未對韋南百般寵溺,也不像尋常鄉野村夫般動輒打罵。對韋南這個天賜兒,嗬護備至的同時,用心教導他為人處世的道理,詩書禮儀的規範。有時年幼的韋南調皮胡鬧,父親會溫顏勸誡,耐心地引導韋南以成熟的思維思考自己的言行。對於韋南偶爾撒嬌的要求,父親也會盡量滿足。

韋南的母親是個很慈藹的老婦人。身體不佳產下韋南便臥床難起。母親隻能溫柔慈愛的注視著韋南長大。

但時間並沒有因為母愛的偉大而停留。韋南六歲時母親離開了他。

盡管父親很早就給韋南灌輸了生死的概念,韋南也理解了生離死別的意思,但母親的離世還是讓這個陽光般的孩子沉默了很久。

在韋南心目中無所不能的父親這一次並沒有為陰影下的韋南撥雲見日。

他站在韋南麵前,平靜地再次訴說了生死的意義。而且無情地宣布了自己也終將永遠離開的事實。六歲的韋南用父親培養的成熟的思維方式,想通了這個難以接受的事情。也對生死看得更透徹了一些。

走出陰影的韋南不再沉默,陽光又回到他身旁,笑容也慢慢回到他臉上。隻是那笑容中多了一份沉澱,那是對生死的領悟,對生命的理解。

生命終將逝去,對生命多一分理解便是對活著的人多一分寬容。這樣的寬容注定會載著離開之人的愛在他的生命中留下永遠的印記。

母親的離開使韋南迅速地成熟起來。他會在父親去私塾的時候早起做家務,六七歲的孩子就能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他開始主動去學習所有他覺得有用的知識,也許隻是一個煮飯時的小竅門,也許隻是打理花圃的注意事項,也可能是一個不認識的文字、一首沒聽過的詩詞。

就這樣,在鄰居誇讚的話語中,在老父親欣慰的眼神裏,在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死的領悟的漸漸深入中。韋南漸漸長大。

漸漸長大的韋南發現,父親出門的次數漸漸少了,對母親的懷念漸漸多了。對自己叮囑的事項也多了起來。

韋南意識到,父親和他一起的日子過完一天便少了一天。韋南表現出超過他年齡的成熟。他和父親探討父親年輕是走過的地方的那些風土人情,談論人情世故,談論父親的身體,他在父親麵前獲益良多,總是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然後每晚聽著隔壁父親虛弱的咳嗽聲和囈語流著淚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