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小夥伴會覺得為什麼筆記練習篇隻有一千多個字就不寫了?說實話,真心沒什麼可以寫的。那時候學習口譯筆記符號的時候,因為要在短時間內去適應筆記符號,所以要不停的大量重複的練習。當年的確很多不解以及疑惑,因為覺得真的很煩躁。你可以想想一下這種感覺,每天上課大概是7小時,然後光講筆記符號就已經耗掉了大概5個多小時的時間,然後每天晚上還要有大概四小時的練習量練習筆記,第二天早上上課之前也有大概兩小時的時間是泡在裏麵的。核算一下,基本上學習的時候9天的時間裏麵,你有差不多100個小時是在不停地寫基本上同樣的東西,怎麼可能不煩躁?
現在無論是在貼吧也好、微博也好還是QQ,經常有人加微信問我怎麼樣學好口譯?筆記符號是否有用,是否應該係統學等等的問題。其實我個人覺得每個都有自己的觀點,我看待筆記符號就是一種技術,學了不一定非要用在口譯當中,也可以應用在很多的工作當中。它是一種可以激發你短期記憶、增強你的反應以及肌肉記憶的方式,技多不壓身。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的學一下呢?
再者當時說實話是一個大班上課,但是沒有太多的人有怨言,除了講師的魅力以外其實就是很多人是真心想學習的。當時我們一起接受培訓的好戰友現在也有部分和我一樣都奮戰在口譯一線,有的在做陪同、有的在做IN-HOUSE,交傳同傳也都有,但是相對比較少。當年的我們學習口譯的時候可以專注到鼻血橫流(特別是我,因為是夏天,天氣又熱又燥,重點我們都沒事兒去沙縣喝豬腦湯,能不流鼻血嗎~),上課的時候我們被禁止睡午覺,原因是發達國家一般不睡午覺,所以我們如果想與國際接軌就必須要不睡午覺(這一點對於我來說還好,因為澳洲不睡午覺),因此很多同學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去讓自己不睡午覺,方式包括:用清涼油塗鼻子、用驅風油抹顴骨、用風油精抹眉毛、困了抽自己耳光………等等
這真的就是當年的我們。現在很多希望學習口譯的人會去谘詢是否有捷徑,但是我想說學什麼東西是有捷徑的?教的其實就是捷徑,因為我們都經曆過。方法是人一點一點創出來的,而不是投機取巧而來。
那9天的印象真的很深很深,因為每一天都六點起床洗漱後就背著包去課室,一上就是一整天的課。下午五點多一放學,就衝鋒般的去沙縣吃完飯然後回酒店學習。每一天如此,就像單曲循環一樣去重複每一天的程序,唯一不同的就是每一天都會有新的符號要去適應、每天有新的翻譯要去思考、每一天有新的背景知識要去查。真的累,但是真的就是這樣堅持了下來。班上也有很多人堅持不了,就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因為全班都是這樣的一種動力,UNDERPEERPRESSURE,很快也就重新開始學習,因為來都來了,為什麼不好好學呢?
其實真的很期待《翻譯官》的開播,因為真的很想看看一部關於言情的翻譯小說是怎麼樣在電視熒幕上給觀眾們講解口譯的。但是我在這裏隻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口譯員分科班出身和培訓出身兩種,並沒有誰比誰更優越,但是一定不會是想小說那樣。畢竟,那是一本小說。讀原著的時候對比了一下我們在培訓的時候的量以及小說的量,我個人覺得,圖樣圖森破了。
寫出來這一篇番外,基本上就是為了省略那枯燥的練習。我覺得如果寫出來幾千字去寫我們練習的時候的心理狀態的話那都是在扯淡,因為當時根本腦海裏一點想法都沒有,腦海裏麵隻有那沒能反應過來的符號而已。
但是THEREREALLYISADIFFERENT,因為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覺得這麼個寫筆記真的很煩的時候,有一個姐們兒突然卍解般的大笑起來,我們都一位她瘋了,然後她興高采烈的和我們說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是因為在學完中英文雙語筆記以後,姐們兒把音頻都放在了同一個播放列表,但是她不小心按了隨機播放。所以在播下一段音頻的時候她理所當然的覺得應該是印象中的段落,誰知打了她一個措手不及。就是這樣,我們自己發現了練習的新方法,由此可見什麼東西都是在於你到底花多少心思去做以及話多少時間去改變罷了。
本文第一篇解釋型番外篇就說到這兒吧~接下來開始培訓中的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