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生性怯懦,有點像他的父親,又從小深居簡出,所以他做夢也沒有想過,要輪上他來當這個大唐的皇帝。李旦盡管膽小怯懦,而他的內心深處,卻也是有著一份精明的算計的。因為他親眼目睹了三個哥哥與母親合作後所遭遇的悲慘命運,所以他不能不提防母親,不能不把做天子視作一種危險的事情。他很快為自己選擇了一種在危險的環境中求生的方式:他可以做天子,但這天子一定要純粹地徒有虛名。他知道要想保住性命,就決不能參與朝中任何事情,就必須徹底甩手,這樣才能徹底避免同母親發生任何衝突與碰撞,如此,他的生命才是安全的。而他的三個哥哥就是因為沒有看清這點,沒有無條件地服從母親,而且太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才慘遭母親毒手的。因此李旦覺得他是聰明的,他要像父親那樣坐在皇帝的位子上而任由母親操縱。他決心做一個大玩偶大傀儡。於是,他在繼位的第一天就把這種人生的選擇付諸實施,並且親臨後宮,非常巧妙隨意、舉重若輕地向母親陳述了他的觀點。
他說:“母親,我了解你,你確實有著非凡的政治家的才能,這是很多的男人都不能和你相比的。”
“是嗎?旦兒,謝謝你的誇獎。我很高興你能繼承王位,我現在唯有你了,你能理解嗎?”
“是的,當然。不過母親,我隻是覺得,我還太稚嫩,又很軟弱,沒有氣魄,這點是不是有點像父親?我是說,我的意思是,我會向母親好好學習的。”
武兆看著年輕的李旦,聽著李旦的話覺得這個兒子盡管不是天子的材料,但他至少有清醒的頭腦和難得的明智。武兆覺得其實這才最重要。人貴有自知之明,唯此,他才可以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而那個廢帝李顯就缺少這些,他那麼容易就被弄昏頭腦,就得意忘形、張揚失態,這樣的人怎麼可以負大任呢?而李旦卻是冷靜的,他知道該怎麼做才合適,才得體,才適合他自己的狀態和處境。她因此而欣賞李旦,進而想到明崇儼關於李旦有天子之相的預言。
武兆走過去,輕輕拍著李旦的肩膀說:“你知道嗎?媽媽有今天不容易,我的身上背著無數的罪名。我內心一直很痛苦。但國家更重要,百姓更重要,我所做的一切,其實最終都是為了這個國家好,為了黎民百姓好。這一點你能懂嗎?我想你要是懂了這一點,你就能真正理解我並且原諒我了。弘兒和賢兒都沒能理解我並且原諒我。我對你說的都是肺腑之言,現在你父親去世了,你三個哥哥又都遠離了我們,今後我隻有依靠你了。”
李旦聽出了母親這一番肺腑之言背後的淒愴。他突然很傷感,覺得母親確實不容易。她身上背負著很沉重的東西,她人生每一個向前走的腳印裏,都灌滿了她的以及他人的鮮血。但她依然前行。她是李旦所見過的世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中,最最堅強勇敢的一個。她是堅韌的英勇的頑強的,她將至死也不會倒下,至少精神不倒。
李旦緊握著武兆的手。他說:“母親,我從小就很愛你很崇拜你,我今後會更加努力地理解你。”
於是李旦比以往更為恭順地對待母親。他沒有一絲的野心。這一點決不是裝出來的,他很真誠。他自甘坐在傀儡的位子上,在謙和中欣賞著母親叱吒風雲,主宰天下。
武兆極為欣賞李旦所采取的這樣一種配合的態度,覺得李旦剛好為她提供了在政治舞台上盡興表演的重要機會。她那時五十歲剛過,天生的好身體不僅使她看上去年輕氣盛,她也確實有旺盛的精力,助她每日清早臨朝,日理萬機地為大唐帝國效勞。
此時武兆身邊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她的秘書上官婉兒。這是武兆任用賢才的大膽舉動,因為婉兒就是那個因替高宗背著廢後罪名而滿門抄斬的上官儀的孫女。那時候婉兒還在繈褓中。她還不懂事便隨著母親被趕進了掖庭。婉兒甚至不懂得仇恨,隻記得她是在一種那麼淒苦陰暗的環境裏長大的。婉兒因此自幼奮發。她天性聰穎,所以很快以驚人的詩才從掖庭脫穎而出。她的詩名又很快被武兆得知,同時,武兆也得知了這個小小的女詩人是同她有著深仇大恨的上官儀的後代。武兆考慮再三,但還是見了婉兒,並當即決定把這個剛滿十四歲的女孩子留在身邊。武兆不怕婉兒會向她複仇。她這樣做,也許還因為她一直對上官儀一家所遭遇的無辜和不幸深懷著歉意,想通過婉兒得到一種心理上的補償與平衡。
從此,婉兒同母親鄭氏離開了掖庭,開始了這母女二人富貴榮華的生活。
也從此,婉兒終日陪伴武兆。無論是在朝上,還是在後宮,婉兒都不離左右。久而久之,婉兒竟對這樣一個女人產生了感情,她理解她、崇拜她,甚至愛她。她覺得武兆是最偉大的。其實這時的婉兒早已知道了她與武兆之間的那一段血仇。她不是沒想過要報仇,但她要等待時機。而就在這等待中,卻慢慢被這個女人所吸引所誘惑;而那仇恨,也在婉兒對武兆深深的迷戀中緩緩地不知不覺地消蝕了。婉兒不再想報仇,而是想盡力工作報答這個充滿神奇魅力的女人。她為武兆所給予她和她母親的真正的關切而感動。她知道唯有武兆才能給予她今天出人頭地的新生活,使她青史留名,這是她被深埋在掖庭時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