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省長說:“紹川,你先回去把這事和村裏的幹部群眾商量好,再征求一下市、縣、鄉各級領導的意見,看看你們能自籌多少錢,還差多少咱們再共同想辦法。隻要項目好,不愁引不來資金,這邊我再和省外經貿廳通通氣,讓他們想法給引進一些外資。”
在告別的時候,王副省長緊緊地拉著龍紹川的手說:“紹川呀!回去給你爹和鄉親們問個好!我王佑銘也是喝了十幾年咱盤龍河的水了,我始終把我當作白龍澗村的一員,這件事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所以無論於公於私我都會幫助辦好的。明年我就該到站了,也許這是我為咱白龍澗村辦的最後一件事了。不過你要記住,你王伯伯始終是你和白龍澗村的後盾!”龍紹川含著淚花說:“王叔叔,你說的我都記住了,你不但是咱白龍澗村的一員,你還是咱白龍澗村老百姓的恩人。如果有一天你閑下來了,我會在盤龍山上造一座別墅,讓你和我爹這些老朋友住在那裏,天天遙望著山清水秀的盤龍山和盤龍河,看著我們這些年輕人的不斷成長,感受咱們白龍澗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回到住處後,龍紹川還一直在想著王佑銘副省長說的話。這是一個真誠可敬的老人,不管是在他遭遇苦難時,還是在他飛黃騰達時,他都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和真誠的心,保持著一個平常人應有的高尚品格。想到這裏,他也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龍大山,這個平凡的山村農民,這個普通的農村幹部,因為他的無私、真誠和善良,使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狹義的心腸。他在王佑銘遭難時沒有歧視他,而是把他當作朋友看待;在王佑銘發達時,他沒有因自己的任何私事去求過他,他們始終是真誠的朋友。正因為這些老一輩人的高風亮節和深厚感情的積澱,才給自己今天的事業創造了這些有利的條件,真是應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這句老話。龍紹川也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無私、真誠和善良,永遠是每個人做人的根本。”
躺在床上,龍紹川靜靜的想著:對於在白龍澗村辦一個投資近千萬元的出口型工廠,這是他在來省城前沒有想到的。他當時隻想投資近百萬元建一個普通的果品加工企業,這已經是他的最大理想了,因為他畢竟是一個滿身農民氣息的人,對於搞工業他確實不在行。自從聽了王佑銘副省長的話後,他有些振奮了,但坐下來仔細的想一想,心裏還是有些後怕。這近千萬元的投資,對於有著三千多口人的白龍澗村來說確實不是個小數目,每口人要平均擔負三千多元的風險。對於他龍紹川來說隻有兩條路,要麼名垂青史,要麼遺臭萬年。但他更願意相信王佑銘的話,畢竟這是個見過世麵老人,又是白龍澗村老百姓的真誠朋友,他這麼不遺餘力的支持和鼓勵白龍澗村辦這個企業,這說明他已經把事情看得很透了,畢竟他也承擔著更大的人格風險。
當天晚上,楊柳和辛中華在飯店為龍紹川踐行時,龍紹川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這兩個老朋友,他想聽聽他們的意見。辛中華說:“農村辦企業風險肯定會有的,但是王副省長是個嚴謹的人,他屬於那種專家型的幹部,他和那些‘萬金油’型的幹部不一樣,我覺得他說的話靠譜。但機遇和風險同在,這才是市場經濟的真諦,隻要抓住機遇,有個良好的開端,就是今後市場有什麼變化,咱也有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和本錢,所以還是會成功的。農民辦企業除了意識上的差別外,主要是缺乏專業人才。不過這都是可以解決的,隻要項目有前景,高薪聘請專業人才這已是很多企業的通常做法,隻要你的項目上馬,我可以給你網羅人才,給你組建一個智囊團。”
聽了辛中華的話,龍紹川有些激動,但他更感動!他知道辛中華說的都是實情,他知道辛中華對自己的承諾也是能兌現的,他頓時信心增強了很多。他笑著說:“有了你的這些話,我就更加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了,我先代我家鄉的百姓們謝謝你了!”楊柳笑著說:“龍紹川啊龍紹川!你啥時也變得這麼庸俗了,且不說咱們之間的關係,咋說人家辛中華也是咱大河縣的半個子民呀,為家鄉人民做點什麼那也是應該的嘛!你不要動不動就把謝字掛在嘴邊上,這樣就顯得生分了。”辛中華也笑著說道:“還是你這老同學說的對,人常說,大恩不言謝,是要看實際行動的,要謝的都是小恩小惠的事情。隻要你龍紹川發財了,你能在你們村後那‘什麼’山上給我們建一間小房子,讓我們在那裏避暑度假就行了。”龍紹川笑了,他對辛中華說:“你咋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了呢?早上我還在給王副省長說:‘要在我們那盤龍山上給他建一座別墅,讓他退休了住在那裏觀景度假哩!你這一說還真是提醒了我,看來建一座是不行了,我要在那裏建一排別墅,讓那些為白龍澗村做過貢獻的人都能住在那裏”。楊柳高興地說:“那我們就等著那一天了!”說著三個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