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
某些外國人喜歡抱怨中國人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肯開口說:“對不起,我錯了!”
於是,中國人也開始附和:“愛麵子,所以不認錯。”有人說我們“找理由”,有人說我們“文飾得比較好看一些”,也有人說我們“講門麵,自己找階梯下台”。
真的吧?好像不盡然。
有些人時常把“對不起”掛在嘴邊,特別是時髦的年輕人,背後背著大背包,卻任意地晃過來轉過去。走過去的時候,碰到某甲的頭,趕快說:“對不起,對不起。”走回來,又打中某甲的頭,趕快再說:“對不起,對不起。”請問:某甲有什麼感想?
太容易說“對不起”的人,似乎根本不把“對不起”當一回事。當他說“對不起”的時候,有如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這種人的“對不起”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即使言明“我錯了”,也不過嘴巴說說而已。就算開口說道:“對不起,我錯了!”又有何用?
中國人應該重視自律,自己修治自己,自己管好自己,不要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因此不必要常常說“對不起”。因為沒有對不起人家,以致不說“對不起”,才是上等中國人。
然而,人非聖賢,不可能不犯錯。孔子隻教我們“不二過”,不要一錯再錯,並不敢要求我們永不犯過。犯錯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說“對不起”呢?
老王坐在飛機上,心想飛機尚未起飛,大家各自忙亂,不如閉目養神,趁機休息一下。哪裏知道坐在隔鄰的先生,忽然站起來打開頭頂上的行李架,一瓶XO不偏不倚地打中老王的頭顱。
盡管空中小姐每一航班都不厭其煩地重複警告,請各位旅客小心打開行李架,以免行李滑落。然而言者諄諄,往往聽者藐藐。
老王抱住頭顱,表情相當痛苦。隔鄰的先生站在一旁,不停地說:“對不起,對不起!”
旁邊一位老者指點他說:“對不起有什麼用?還不趕快幫他揉一揉!”
隔鄰的先生如夢初醒,趕快一手兜住老王的頭,一手在撞擊處不斷地揉著。
老王說:“幸虧沒有打破頭顱,否則揉也沒有用。”
如果小心而不掉落行李,就不必說“對不起”。不小心掉落行李打中別人,趕快想辦法以實際行動來補過,比空口說白話一直“對不起”要實際得多。
當然,不小心掉下來一張紙片,隻造成輕微的不安,可以用“對不起”來解決。可見“對不起”的效用,實在小得很。一旦把它擴大,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對不起”來補償,那就是眾人非常不歡迎的舉動。
做事和做人一樣,都需要“慎始”。一開始便考慮會不會造成他人的不便,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安?如果會,就要設法避免,而不是做了,才到處說“對不起”。
現代中國人,很喜歡說“對不起”,似乎十分有禮貌。但以中國人的觀點,卻是“對不起有什麼用”?從小養成說“對不起”的習慣,會不會因此放鬆自己,常常做出一些真的“對不起”他人的事情呢?
“對不起”有兩種含義,一種完全是形式的,嘴巴說“對不起”,心中則沒有絲毫“對不起”的感覺。有些人嚴重到用“對不起”來開玩笑,反正隻要隨便說一聲“對不起”,便什麼事情都沒有,還有什麼不能開玩笑的?另一種則是實質的,心裏非常難過,覺得十分抱歉,以致連“對不起”也說不出來。
中國人的“慎始”觀點,希望我們時時謹慎,事事小心,不要做“對不起”自己或別人的事情,這樣就可以不必說“對不起”。萬一防不勝防,出了意外,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也要發自內心地道歉,不可以隨隨便便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