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神州震動(2 / 2)

“即便是我們四家的家住,都不可能擁有這麼濃鬱的浩然之氣,一個小小的秦天怎麼會?”其他三人此刻都是驚恐至極。

“死!秦天必須死!不然的話四大世家便會失去往日的榮耀!”四人心中全部產生殺機,無論如何秦天必須死!

當秦天來到書桌前的時候,秦天的氣勢已經達到了頂峰,一道濃鬱的浩然之氣連接了秦天與星空深處,使得秦天身上不斷地散發出一陣陣磅礴的正氣、大氣。

此刻整個現場都被這種浩然之氣所包裹,在場的所有儒生,都感受到了這種正氣的存在。心神全部受到這種氣息的洗滌。

這邊是亞聖的能耐嗎?

所有的儒生全部心生感歎,看向秦天的神色更加的尊敬。

“今日,秦天在此作文,上奏百聖,望我神州百姓世代安康!”秦天恭敬地想著上天行禮,然後便開始作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秦天言出手隨,每當秦天說出一句,宣紙上便會寫下來,每一個字都蘊含了濃厚的浩然之氣,隱隱的與星空深處的浩瀚河流相對。

“君臣有禮,有義,有仁,有善,有德者,可成一國。”

隨著秦天的書寫,秦天身上的浩然之氣愈加的濃鬱,每一個字都散發出濃厚的正氣。

就在此刻,一些儒生隨著的大聲朗讀,跟隨秦天記錄這片千古文章的時候,卻是發現,無論如何自己都下不了筆,即便這些字多年來已經書寫了成千上萬遍,但是死此刻卻是莫然的發現,自己竟然寫不出來,不知如何下筆。

不僅一個儒生如此,在場所有的儒生都是如此。即便是四大世家的人,以緊緊寫出了幾個字,便心神受創寫不下去了。

不是這些人全部成為白丁,而是在秦天醞釀的氣場下,境界不夠,貿然的書寫隻會受創。

當最後一個字寫完之後,整篇文章全部完成。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地之道,本固如斯。天,道哉。人莫為天之道,尚天,尚德,尚善,尚仁,尚義。執天之行,人,足成矣,不反於世矣。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殺機,龍蛇起,人殺機,天地反複,天人合,萬變定基。

為政之道,觀天之道,著天之災,護民於天。察人之道,著人之禍,護民於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憐世,以心動道,萬民可信,此為政之道也。

火生於木,禍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君臣之道,可以動靜。動者兩極,一曰亂國,一曰治國。亂國者,動以千軍,殺民,戮城,天為之怒。治國者,亦以千軍,保國,衛人,心力不竭。

君臣有禮,有義,有仁,有善,有德者,可成一國。

君臣無禮,無義,無仁,無善,無德者,則自毀江山。

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時而生百病。動者所以安萬物,失其機而傷萬物。時之至間,不容瞬息,先之則太過,後之則不及。是以賢者守時,不肖者守命也。

創守之道,在乎機。得之則動,所謂應時動。守時賢之才,守命不肖之愚。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天人生克,在乎心,心生於物,死於物。人有一利,則有一弊,萬物現於此,天道始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萬物互動,始不息也。必奪其時,則生且為生,恩且為恩。

人以愚虞聖,我不以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不以奇期聖。則沉水入。曰:自取滅亡。互動有律,則水火可融,為汽也。互動得時,則可抵萬軍也。

陰陽相推,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製之。

處之以靜,化之為安,抱陰負陽,在乎一瞬。不可曰不利。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時勢,機也。人性,動之本也。所謂應天之彰,其皆出於此哉。

全文五百四十四個字,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浩然之氣,在紙張上散發出一陣陣的正氣。

就在秦天停筆的刹那,五百四十四個子全部爆射出金色的光芒,直衝天際,五百四十四道金光衝天而起,映射了整座上京城。與此同時,貢院中諸子百聖的供象再一次震動,與上一次相比這一次更加的劇烈。。

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從貢院中發出,每一個供象都釋放出一道金光,與五百四十四道金光遙呼相應。

金光遍布上京城,頓時整個上京城全部震動。不僅僅是上京城,這種百聖齊動的現象頓時引得整個神州所有的修為高深的修士的注意。尤其是五百四十四道直衝天際的金光,更是散發出浩然的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