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點滴智慧彙聚精彩人生(1 / 1)

張立雲

老家安化詩人、老朋友李定新將蔣擁平先生的書稿《點滴人生》交我委托出版,並囑我對其作一點評。

蔣為何許人也,至今不曾見識其廬山真麵目。早前我心裏還有些打鼓,不知這任務該如何來完成。畢竟,對於一個未知的主體,我有能力走進其內心世界與之對話、交流嗎?畢竟,我純粹是對其文本進行解讀。但又想,當我們品嚐一道美味時,是不是也一定要去認識一下廚房裏的那個人呢?

我有這個好奇心,但我更享受味道所帶給我的那份愉悅。

人生好比一條路,零零散散的腳印,點點滴滴的體驗,彙聚成人生。在這條路上行走,有痛苦自然也有歡樂。童年時可以有著無盡的歡聲笑語,進入少年時會初識一些愁滋味,成年以後大多數人會嚐盡人間甘苦,待到壯年時也許還在拚搏當中,隻有人到老年,才會有時間靜下心來回首來路,或充滿詫異,或有一絲欣慰,但人近黃昏,自然隻求祥和、靜美。

在路上,唯一不能缺少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思考。

思辯的人生,才是充滿戰鬥力的人生。

很顯然,本書作者蔣擁平先生就從來沒有讓思想的戰車停止過。全書分12月份365天,天天都有思考,而且是在反複思考著人生。他揮動思索的砍刀,砍向人生所有的負能量,就像一位老者,對自己的手下、兒女做著淳淳教誨。這種執著的教育方式,讓我想起德國人對孩子的教育。他們對天下所有孩子都保持一份愛意,哪怕就是在大街上,發現某位別家的孩子稍有犯規的問題,都會勇於站出來加以指正,而不像我們大多數國人保持一份沉默。對待年輕一代,我們都應該是教育者,而不應該是旁觀者,與己無關。隻有這樣,這個民族才能強大,這個社會才能進步,這個世界才會美好。

在此,我要為蔣擁平先生喝彩,他做了我們很多人忽視的一件事情。

這份理念,值得推介。

成功學家卡耐基曾經明確地指出: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所以,為人不該談謀色變,用謀心憂;而應常思佳策,敢用良謀。

人生路上,許多人隻顧低頭往前趕,無意識,無目的。他們以為人生本來就是這麼一路向前的,無需太多索求,更別說謀略。我們誇讚一個人足智多謀,首先肯定是認可他身上的種種長處。

因為有了思想的啟發,有的人變成了快樂的智者;而有的人得過且過,結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生物內存而已。

知識關乎事物,充其量隻是學問;而智慧關乎人生,它落腳於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自己頭腦裏的智慧,那麼知識充其量隻是一件可以炫耀的衣裳,真正的肉身——智慧還是離得遠。

可見,如果不開動腦筋,我們的人生就隻能與平庸握手,遠離好運與快樂。

點滴之間,其實就包含著生活中的一切。點滴的智慧,也必將彙聚出人生的大能量來,激蕩著那些看似平靜但內在豐富的靈魂。以蔣擁平今天的這份堅持,我們相信他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如果把蔣擁平的這本日記體心靈感悟小品文集《點滴人生》比作為一鍋好湯的話,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好奇心也非常濃重了。

這鍋湯的烹飪者蔣擁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期望哪天能把酒言歡吧!

(作者係湖南讀書會會長、出版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