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拙作的最後一個字修改完畢,我才如釋重負般的掩卷長出了一口氣。近二十年的寒冬酷暑,近二十年的筆耕不掇,近二十年的披星戴月,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終於使我所追求的目標實現了第一次跨越。
人生的確需要有一點精神,有一點追求。這種精神就是拚搏,這種追求就是持之以恒。前段時間,社會上曾刮起一股“出書風”,盛行過一段“出書熱”;但我不為所動。我覺得既然要出幾部作品,就要對她的質量負責,也就是對讀者負責。作家的使命感,責任感,促使我對自己水平不高的作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因為,我深知自己的水平和份量。要想奉獻出對讀者負責任的作品,就要付出千百倍的心血和汗水,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於是,工作之餘,周末或節假日,我都在家裏或機關伏案寫作。我要說的是:盡管我水平不高,我努力了!當然,我這決不是為自己本來水平很低的作品尋托詞。因為我確實隻有半桶水,決不敢言有一桶水。
在我的文學創作道路上,我要感謝領我上路,扶我前行的部隊老首長高原,唐山文學的編輯郗輝廷,唐山勞動日報的祁忠臣,著名作家從維熙,劉紹裳,河北作家“三駕馬車”之一的談歌。談歌老師對我的創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三部作品成書以後,談歌老師親自修改,又兩次把我叫到保定,提了許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河北作家“三駕馬車”之一的關仁山也常問詢我的創作生活,並給予了許多指導。河北作家“三駕馬車”之一的何申與我從未晤麵,還在繁忙的創作之餘,為我的第一部長篇作序。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此次拙作成書出版,裏邊又有老師們多少心血?特別是我由衷敬重的中共唐山市委原副書記、市政協原主席宋芳春同誌為我創作的電視文學劇本《我愛北京天安門》作序,使我非常感動。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弭榮存、李德宏、解光弟、王金凱、韓亞林、柯水龍、楊從林、趙錫山、孫宏文、孫宏林、劉連存、李立軍、鄭誌、馮長祿、溫成、王偉等大力協助,在此一並致謝。
2007年7月3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