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各種想象 (1)(1 / 2)

這種新生活果然是非常有創意的,李甲又聽了幾個故事就睡過去了。一個大男人在身邊睡覺是讓我十分不習慣的,我很想媛心但是我知道除非有奇跡不然我是不可能見到她的。

我看著天花板,時間真是惡魔過去的時候不留下一點痕跡。

李甲和我一起的日子明天都充滿他的各種想象,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的麵對比如說他終於放棄了火葬場曆險但是此時他居然要拖我去鄉下參加什麼婚禮,不過不是葬禮就好了。雖然不情願但是他一再要求,為了不給他繼續說故事我隻能答應他,反正不過幾百塊錢的事情。

我簡單打了行李,李甲依然還是弄到了車,他弄車子每次都這麼順利,我懷疑他是租的,他卻絕對否認,這些車子都是借的。看來他的朋友果然很多。

他要去的地方我是不認識,不認識很正常的地方,即便是郊區離家不算太遠但是誰會沒事去那邊度假,我依然慶幸他不是帶我參加葬禮,為此我確認了好幾次。

車子在顛簸的路上,我坐著副駕駛昏昏沉沉的這家夥的車技雖然很好但是經不住路途這樣破爛,還好早上吃的不多不然就要全部吐了,不知道開了多久,我聽見天空中有雷鳴的聲音,猛然就睜開了眼睛。

“發生什麼事情了?”這不冷不熱的天,白天放通天炮簡直是胡鬧。

“不知道。”李甲也不知道,於是停車找了一個路人問問,那路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外地人,遞過一支煙就便問道就一起告訴我們,這裏有個習慣誰家死人就一定要放通天炮,誰家放的越高越響亮就一定會讓死去的人走的很遠,就會到達天堂。

這樣的說法很荒謬但是不難理解。

還沒有聽見喜慶的鞭炮卻聽見死亡的鞭炮聲,這讓我實在頭疼不已,看來這次婚禮一定會遇見我們不想遇見的事情。

車子又行駛了二十分鍾在一家二層小樓的紅牆大院子門口停了下來。這小樓好是氣派雖然和一般的農村小樓差不多但是這間卻不一樣,隻是看著就覺得氣派無比我感覺太陽穴上大動脈跳動猛烈。

院子應該有二百來平不過此時門裏門外的停滿了車子,我問李甲這是嫁女兒還是娶媳婦,他說當然是娶媳婦,不過這個媳婦也是這個村子的,就在村子西頭。

村子不大,接新娘是一大事這家人準備的很新穎準備用轎子,他們家這轎子是古代四人抬的轎子而我所知道的迎親喜轎子都是八人抬的,後來想想不過是個簡單的儀式也許他們自己就是要個樣子我就沒有想那麼多。

轎子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曆史。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千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尚書?益稷》中有一句話:“予乘四載,隨山刊木。”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經過時講的。後人解釋,這四載是:“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記?夏本紀》)這個“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轎子。它倒底是什麼樣子,有的古文獻說:“山行即橋”(《史記?河渠書》),這是由於欙是過山之用,負在一前一後兩個人肩上,遠望過去“狀如橋中空離地也”(《癸已類稿?轎釋名》),所以,在上古時,轎、橋二字相通。而它的具體形狀目前還無從可考。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質肩輿,有屋頂式和傘頂式兩種製式。其中一件經複原後還可以看出原來麵貌:它是由底座、邊框、立柱、欄杆、頂蓋轎杆和抬杠幾部分組成。底座呈長方形,頂蓋如同四麵起坡的房頂形式,轎身原應圍以帷幔;轎前開有小門,供乘者出入;轎杆捆綁在底部邊框上,和以後轎杆固定於轎身中部的製式不同。這是目前己發現存世最早的轎子的實物。從它比較完備的結構來看當時製造轎子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在它之前,必然還應有一段發展完善的過程。由此可以推斷,轎子起源於夏朝初期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