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的山頂上,一個男孩急匆匆地走向懸崖邊,當他快速接近時猛地停了下來,在墜入懸崖前終於穩住了。
“也許死,才是我的解脫。”
這山好幾百米高,男孩低下頭俯視著山下,露出了無奈的慘笑。此時此刻他在思考一個困擾他多年的難題,自殺還是不自殺。
當同齡人還在學校裏埋頭苦讀的時候,他卻在這迎接死亡,這難道都是命運的安排?
男孩叫王石,今年剛滿十四歲。他已經輟學在家快一年了,本該要讀初三的他,隻讀到了初一便離開學校回到了老家。
王石的老家在人跡罕見的大山裏,大山裏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草,在王石腦海裏都是記憶。王石的爺爺輩是勤勤懇懇的農民,到了父母那輩就不安分起來。在王石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覺得當農民極為辛苦,糧食換來的血汗錢又難以持家,帶著哥哥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去了大城市,臨走前對村民們留下豪言壯語:“下海了。”
王石的父母不願帶上他,因為他從小患有頑疾,如果遠行根本照應不過來,隻好老老實實呆在家裏陪姥姥。王石的頑疾是天生的,一發病就癱軟在地上如軟泥一般,任人擺弄也不會有疼痛的反應。方圓百十裏的鄉鎮醫院去看病,醫生們都沒能診斷出王石的病因。
看病不僅占用了王石的學習時間,還花費了家裏的很多錢,到最後家裏實在拿不出看病的錢,便從他十二歲開始斷藥。
因為有病,王石沒有小夥伴。
孤獨讓王石愛上夜走,起初沒人知道,走的多了村裏人自然而然地知道他有這個習慣,有人說王石已經發瘋是個怪胎。
在白天,王石會去山崖上瞭望遠方思考人生問題,想的太累王石就會想父母,他們在幹何等的大事?
村裏人見王石沒事喜歡夜走,不明白經常跑山頂,都躲王石遠遠的生怕染上晦氣。
離鄉的年輕人們對王石評價並不好,例如:二傻子、白癡、強石頭。因為他什麼也幹不了給家裏人造成負擔,王石是村裏的笑話。
王石獨自在山上徘徊,開始計劃著自己的未來,越想越多越頭痛,想到最後默默地自語:“如果有機會讀書,我就要努力成才,要成為大人物,掙好多好多的錢,讓姥姥過上幸福的日子。”
王石跟姥姥生活並長大,姥姥已經不如王石孩提時狀態,丟掉了矯健的身軀,常年累積的病患讓她漸漸難以支撐這個小家。能幫助王石家的親戚都去當異鄉人,王石和姥姥住在老宅相依為命。
這種強烈的欲望一點點植入王石腦子,王石忽然發現自己太想讀書了,如果不讀書,寒門子弟哪裏有未來?王石還記得在電視裏看過葛優大爺的廣告,他講過二十一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如果就這麼死去,那麼家裏的姥姥誰來照顧?姥姥需要有人洗衣服、做飯、挑水。
“尤其是吃水,在這個山區裏是一個大問題。”
小地方在荒山區,大片土地露出焦黃的泥土,能飲用的水源離王石家隔了一座山。因為體虛,每次挑水王石都要用上一整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