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關心並熱愛我們地球的人都難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現代人,當然不會相信是上帝或神仙創造了世界。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開始到消亡的過程,地球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被喻為地球科學的三大難題。

對人類來說,地球是衣食父母、生存家園。然而,長期以來,人類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卻知之甚少。

人類的視角已經進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火星上也有了人類的探測器,還有不少科學家致力於尋找一個有可能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他們向外太空發射了無數的電子信號,渴望得到“外星人”的回應。但總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在浩瀚的宇宙中,要想找到一個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如同大海撈針,幾乎是不可能的。人們這才感到地球的可貴,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那麼,地球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

創造論認為,宇宙是由某種高級智慧設計的,地球也是智能設計的產物,是專為地球生命設計的。其證據很多,比如,地球上的各種物理量恰好適合生命的生存。加拿大某高能物理學家有一本書,闡述了宇宙中的24種關係,包括引力、重核子力、輕核子力的大小等,這24種關係中,任何一種關係有一點點偏差,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存在。再比如,眼睛、大腦、循環係統等,達爾文說過:“每當想到眼睛,我就感到恐懼”。他自己也不敢相信這些精妙器官是進化來的。試想一下,即使最聰明的科學家製造的機器人跟真的人比較起來也顯得笨手笨腳的,智力上更是差得很遠。如果宇宙中不存在某種高級智慧,地球的很多現象的確讓人匪夷所思。

彗星碰撞說。認為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麵“碰”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的行星。

現代宇航科學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太空星體互相碰撞的現象。1979年8月30日,美國的一顆衛星P78–1拍攝到了一個罕見的現象:一顆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頭栽入了太陽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記錄了彗星衝向太陽被吞噬的情景,12小時後,彗星就無影無蹤了。

既然宇宙間存在天體相撞的事實,那麼,“彗星碰撞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隻是新的“災變說”應運而生。

進化論認為,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這個大爆炸從一個時點(奇點)開始,在此之前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這個點的體積很小很小,但是質量卻很大。比如說把現在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集中到這個點上,然後這個點在某個時刻突然爆炸,碎片四溢,空間一點點被擴大,各種碎片也就成了現在的星球,地球就是這所有碎片中的一小片。後來經過與其他碎片的摩擦和碰撞,就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宇宙爆炸後高速向外擴張,但由於引力的作用,這種擴張的速度在變慢。科學家觀測到的某些宇宙射線表明,宇宙現在仍然在緩慢擴張。

有趣的是,作為進化論證據之一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堅持創造論觀點的人卻不斷拋出難題,比如,創造論者問,這個爆炸是如何產生的?進化論者隻能說現在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