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連科很早即為中國人民所熟知,他的代表作《盲音樂家》和《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等早已譯成中文,1907年,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曾談到柯羅連科及其作品。
普列漢諾夫
普列漢諾夫,1856年出生,是俄國著名哲學家、政論家、文學批評家和文藝學家。
普列漢諾夫關於藝術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麵的著作非常豐富,當他還是民粹主義者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和研究文藝理論問題,而從19世紀80年代當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時起,就更廣泛地展開了他的藝術理論和文學批評著作的活動。他捍衛和繼承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的唯物主義美學思想的傳統,而且在俄國第一個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解決美學思想、藝術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麵的根本問題。
19世紀80~90年代,正當反動的民粹主義思潮泛濫的時候,普列漢諾夫發表了多篇批判民粹主義作家的論文,如《格·烏斯賓斯基》(1888)、《斯·卡羅寧》和《尼·伊·納烏莫夫》(1897)等。
在這些文章裏,他指出,這些作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俄國的農村生活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某些方麵,因而不自覺地暴露了民粹主義的嚴重錯誤。這些文章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對粉碎民粹主義起了重要的作用。
90年代起,正當俄國反動的思想界對革命民主主義者進行攻擊和歪曲的時候,普列漢諾夫開始深入研究俄國的思想史,特別是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文學觀和美學思想,其中主要著作有《別林斯基的文學觀》(1897)、《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理論》(1897)、《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文學觀》(1909)和其他一些論文。他在這些著作中宣傳和捍衛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先進的文藝思想。他認為,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是唯物主義美學觀的創導者和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先驅。同時,他也指出了他們的抽象的啟蒙思想的弱點和局限性,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正確的藝術觀的萌芽”。
同一時期,普列漢諾夫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理論和文學批評進行深入的探討。這方麵的主要的傑出著作是:《沒有地址的信》(1899~1900)、《論藝術》(講演稿提綱,1904)、《從社會學觀點論十八世紀法國戲劇文學和法國繪畫》(1905)、《無產階級運動和資產階級藝術》(1905)、《藝術與社會生活》(1912~1913)等。在這些論文和講演中,普列漢諾夫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曆史觀,對作為意識形態之一的文學藝術這一非常複雜的現象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在30年左右的文學批評活動中,普列漢諾夫在許多論文中評論了18世紀到20世紀初俄國的許多大作家。為了反對托爾斯泰主義,他還專門寫了幾篇論文分析托爾斯泰的思想,如《托爾斯泰和自然》(1908)、《從這裏和到這裏》(1910)、《馬克思和列夫·托爾斯泰》(1911)等。同時他在一些論文中評論了西歐各國各個時代的大作家,如巴爾紮克、福樓拜、左拉等,並專門寫了文章評論與他同時代的西歐作家,如易卜生(《亨裏克·易卜生》,1906)和漢姆生(《斯托克曼醫生的兒子》,1910)。20世紀初,普列漢諾夫還特別注意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和頹廢派藝術的批判。此外,他遺留下了大量給文化和文藝工作者的書信,其中值得重視的是同高爾基和作曲家斯克裏亞賓的通信。
關於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問題,普列漢諾夫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他認為,這種新生的文學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是完全合乎曆史發展的規律的。他再三強調,描寫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是那個時代文學史上的真正的勝利。在這方麵,他特別推崇高爾基。他把高爾基的《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同巴爾紮克的傑作相比,認為如果不讀高爾基的這部作品,就無法理解俄國。
列寧對於普列漢諾夫一生的活動評價很高,認為他在俄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麵起了重大的作用,他的哲學著作是對馬克思主義所做出的傑出的貢獻,列寧認為,“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漢諾夫所寫的全部哲學著作,就不能成為一個覺悟的、真正的共產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