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們什麼時候勾搭上的!(1 / 2)

(把青雲宗給改了,既然青雲宗這麼大路貨,雖然偷懶隻改一個字,主要是,小浮蘇悟的是水呀,所以必需有雲,能改的範圍太小了。本來法葉寺也不叫法葉寺的,而是華嚴宗,但禪宗六祖以後不傳衣缽,所以華嚴宗既是禪宗一支,又和現在的禪宗有區分,所以改叫法葉寺了。)

————————————————————————

結成元嬰,不管是宗門還是師父,都要事先準備丹藥並派人護法,事成後要備禮相贈。浮蘇在外結嬰歸來,宗門和上元真人都沒有準備。所以上元真人掏了半天乾坤袋,都沒有找到合適浮蘇用的法寶:“為師匆忙間沒有準備,過幾日再給你結成元嬰的禮物。”

說罷,上元真人看了看,浮蘇身上的修為分明是劍意,卻似乎和乘雲正法有些殊異之處,於是上元真人又問道:“你是外室弟子,從前,為師沒有過問你的修煉,如今觀你一身修為,卻似是和乘雲正法有所不同。”

“回師父,弟子這幾十年在外曆練,感悟到了一絲劍意,卻不是如流雲聚散飄渺無蹤的劍意,而是水,或許與弟子在滄海界以西的大淵上領悟劍意有關。”領悟劍意這種撞大運的事,有的人修煉三五十年就能悟到,有的人修煉三五百年也能悟到,像浮蘇這種修煉了一千多年才悟到的廢柴,真的是人比人得死。

“原來如此,雲水到底相融,乘雲正法與水之劍意相融,倒也在常理之中,雖晚了一些,倒是一份大造化。”氣運這種事誰也說不準,現在上元真人都有些想法了,難道浮蘇千餘年來不能領悟劍意,就是上天要送她這份大造化?天道茫茫,造化氣運之事,本就難料。

“師父,既然今日您問起,弟子便再想問一句,劍意到底是領悟得越多越好,還是隻領悟一種為好?”浮蘇見到乘雲宗裏以劍意領悟得多寡為資本,隱隱覺得不對,樹業有專攻嘛,她反正覺得把一種練到極致,比把所有的都學會要好。再說,萬法歸宗,大道到最後都是相通的,所以她才遲遲沒有去領悟第二種劍意,事實上她已經摸到雲之劍意的門徑了,隻是一直存著這樣的疑問才沒開始領悟。

對著浮蘇點點頭,上元真人這下才真正對這個上弟子感到滿意了,那些領悟了劍意後,不斷領悟其他劍意的都是癡兒。劍意領悟得多,固然有使不勁的新招,用不盡的源法,但終難窺得劍意真解。這……卻是他到大乘期後才領悟到的,沒想到才元嬰期的浮蘇就懂了:“你認為呢?”

見上元真人不答反問,浮蘇就略帶遲疑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弟子認為,業有專精。”

含笑點頭,上元真人道:“正是如此,你修的是乘雲正法,領悟的雖不是雲,而是水,卻又恰是雲水相融,你比旁人還多一分造化,好好利用,莫有負上天厚愛。”

“是,弟子謝過師父。”

從上元真人殿裏出來後,浮蘇就往自己院子裏走,卻見天衍峰掌事在院門邊守候。因為院子裏有她設下的禁製,掌事不敢破除禁製進去,見浮蘇來了,掌事趕緊上前施禮:“見過浮蘇師姐。”

“守在這裏做什麼,可是有事?”浮蘇問道。

“浮蘇師姐一出宗門就是六十幾年,這些年攢下的丹藥靈石,我都一並給師姐帶來了,也省得師姐再走一趟。另外,師姐如今已是真傳弟子,按規矩可以選一處副峰居住,我帶了幾個人來,也好給師姐收拾收拾。”

“多謝,隻是也沒什麼要搬的,我常年在外曆練,屋中也不過一些陳設。這樣吧,總之也隻餘下兩座副峰可選,你隨意替我選一處收拾收拾也就是了。”浮蘇說完抬手解除了院子的禁製,院子裏樹木蔭蔭成碧,屋裏院子裏擺設極簡單,一點多餘的東西沒有。

管事見真是如此,就忙不迭地把收拾副峰的活給接下來,卻不敢做主,隻拿出觀景鏡讓浮蘇選了一處副峰,這才帶著人去收拾去了。

浮蘇進了屋裏,屋裏確實沒什麼東西,隻是住了一千多年的地方,怎麼也有點感情了。曾經她也結交過幾個要好的師姐師兄師弟師妹,隻是現在多已經物是人非,後來她就漸漸息了跟人交朋結友的心,因為失去了容易傷懷。

最後掃視了一圈屋院,浮蘇伸手把禁製和陣法都撤去,一襲青衣飄然而去。

天衍峰有主峰一座,副峰十二,副峰向來沒有名字,歸誰誰愛取什麼名字就叫什麼,比如現在歸浮蘇,浮蘇看到那不像其他十一峰險峻,倒林深景幽山勢衝融,最後想了想忍不住山寨了一個:“以後就叫廬山吧。”(大愛廬山,所以我的文裏不是第一回出現它了)

“廬山,結廬於山,好名字。”管事說完在觀景鏡上把這座上標上名字,又寫了幾行小字,這才手一揮收起來。

管事走後,浮蘇才一步一步延著台階向著峰頂走去,以後很長的歲月裏,這裏就是她問鼎天道的地方。有一半的可能她將在這裏飛升成仙,也有一半的可能身死道消,不管怎麼樣,以後這裏就是她的大本營了!第一次嘛,總要用腳來丈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