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景喚還是沒說明白是誰,他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有所懷疑。就如同浮蘇所疑惑的那樣,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心裏裝著天宸,卻對吃小光頭的肉無比歡喜,分明她是拿那當兩個人的。景喚也一樣,一邊是魔修浮蘇,一邊是浮蘇師妹,心中甚悅浮蘇師妹,但他的意誌卻無法抗拒魔修浮蘇的誘惑。浮蘇好歹知道天宸和景喚是上下世的關係,景喚又上哪裏去知道魔修和師妹都是同一個浮蘇。
且不說景喚心中如何琢磨不清,浮蘇此時卻已在閉關之中,化神大圓滿是中三境最後一關,破除並不難,但要在破除境界壁壘之後,順利化神返虛卻並不容易。很多修士可能就是卡在這一關難以突破,破化神入返虛並不僅僅隻是修為上的增漲,而需要悟天地玄機,破心中諸相。若能參悟得天地之間一縷造化玄機,自然會有種種幻相出現,若能一一破除,便自然能化神返虛,破除問鼎天道的最後一個難關。
“那天地之間,到底藏著什麼玄機呢?”浮蘇始終不懂。
就算到滄海界已有一千多年,浮蘇始終頑固地保有現代人的思維方式,現代人對天與地的了解,在短短一百年裏遠遠超過前人數千年的理解。對於天與地,現代人不會像古時候的人那樣持敬畏之心,總覺得四時有序是玄機,日升月落是玄機,葉碧花開、滄海桑田無不是天地造化而成。至於星空,現代人會想到外星人、星座,七大行星,但不會去想宇宙之中,還有怎樣深奧幽玄的道。
當人類習慣用數學和科學去看待世間萬物時,一切的美感奧秘都被量化,唯哲學神學與文學,依舊會用天真曼妙的語言和文字去描述想象,讚美並揣測其中的種種玄機。
“雖然我確定了若幹遍這裏不是地球,但和地球的環境相差並不大,有太陽,也有月亮,而且這裏的人們也這麼指稱它們。星辰、大海、高山、深林,也都和地球沒有太大區別,這裏的人也不是長著奇怪觸角的外星人。這裏的天和地,難道和地球還另藏著什麼通天徹地之大造化嗎?”浮蘇表示,她實在不知道這一切和道有什麼幹係。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季變化,星辰移轉,樹木枯榮,自轉公轉,離太陽的遠近就可以解釋,這裏邊什麼玄機也沒有好不好。
浮蘇忽地皺眉,因為她好像想明白了些什麼,所謂道,未必是指這些,就如同道這個字本身,既是腳下所行,也是心中所感,此身所修。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萬千大道始於心田,於是浮蘇懂得了:“山不讓寸土成其大,海不舍涓滴始能深。”
沒文化的人都能想起這麼一句來,浮蘇是真的領會到了:“所謂修道,便與天爭命,與天拚命。”
當知道她的人生被一隻或數隻手暗中操控後,她便起了抗爭之心,說到底還是不屈服不甘心,所以要抗爭。如果不屈服不甘心,隻是沉默而抗爭,那麼最後也隻能憋屈地接受,那不是她想要的。
到最後還是那句——我有手中劍,誓破諸不平。
蒼詰說這是劍道,但劍道未必就不能是她心中之道!
隻一刻通悟,水到渠成,浮蘇心頭一切雜念都消,丹田之中寶光氤氳,似有絲絲暖流自丹田而出,順著經脈自行流轉。這一刻,浮蘇才明白,道門所修,不論順應是逆反,皆是大道所行。
禁製外,歸來的蒼詰看著漫天彤雲,最終滿意地點點頭,算天道這混帳東西還有點良心。雖則命運很難更改,但若修為高深總能更多些機會活下去,並活得好好的:“我就這麼一個閨女,你待她好便罷,若她不好麼……”
浮蘇自入定中睜開眼時,化神境已成大圓滿,也已自天地之間悟得一縷玄機,但奇怪的是沒有出現幻相,所以她沒能更進一步踏入返虛。不過浮蘇很滿足,比起她的前一千二百年來,近二十幾年簡直是就是坐著火箭往上升。
一出禁製,浮蘇便找蒼詰,卻一出來就被浮蘇在萬花林裏見過的那五名魔修其中之一告知:“老祖宗不忍道別,已先行離去,小祖宗若有吩咐,便差遣我們五人即可。老祖宗留有玉符與小祖宗,若小祖宗有難事,便可以玉符告知老祖宗。”
說著,那魔修雙手奉上玉符,浮蘇接下玉符,看著站在她麵前的兩個人問道:“老爹把你們留下在我身邊保護?”
兩人點點頭,剛才遞給浮蘇玉符的那名魔修道:“老祖宗恩賜修法與我們五人,隻吩咐我們好生修煉,以便護小祖宗周全。”